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对21例(42侧)经鼻内窥镜全鼻窦开放术患者进行同体对照实验,一侧直接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喷于纱条填于术后窦口鼻道复合体处,另一侧为止血纱条填塞术腔2日后对照,在用药后3天、1周、2周取双侧鼻黏膜进行透视电镜下观察鼻黏膜结构。

结果:用药后3天上皮排列不整,细胞间连接松散,表层纤毛紊乱,大量脱落,1周时上皮、表层纤毛明显修复,2周时黏膜基本正常。

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损坏较小并可促其迅速恢复。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鼻黏膜;鼻内镜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是可调节多类细胞生长的多肽,是极其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1]。

其通过控制具有调节上皮化、血管生成和胶原代谢的细胞增生和移行而帮助创面愈合[2]。

rhEGF调节障碍将会导致修复延迟,乃至瘢痕的形成[3]。

该药物是否会对鼻黏膜产生刺激或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损害后是否可逆,是该药物在鼻科临床能否应用的关键,本观察则是该药物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双侧鼻息肉全鼻窦炎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6.28岁,病程1~10年,患者均为初次手术并无明显变态反应病史,每例患者双侧鼻腔病变基本相同,按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诊疗评定标准(1997,海口)分类:Ⅱ型2期9例,Ⅱ型3期12例。

手术前均作副鼻窦CT 扫描。

1.2 药物及使用方法:药品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9991201)。

21例均采用局麻鼻内窥镜下鼻息肉摘除全鼻窦开放术,术式为Messerklinger 术式,从前至后切除筛窦,再将上颌窦自然口扩大,酌情处理额窦和蝶窦,切除病变组织时尽量保留正常和病变较轻的黏膜,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经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后,随机一侧直接将rhEGF喷于纱条填于该处,另一侧为止血纱条填塞术腔2日后对照,12例左侧做对照组,9例右侧做对照组,rhEGF隔日一换,共4~5次后按术后常规清洁处理。

1.3 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用药3天、1周、2周取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处1
m×1 m×1 m鼻黏膜置于4%戊二醛缓冲液及锇酸内进行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和电子染色后,在透视电镜下观察对比双侧鼻黏膜的结构情况。

2 结果
用药第三天,双侧鼻黏膜改变基本一致,上皮排列不整,细胞间连接松散,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层纤毛紊乱大量脱落(见图1)。

1周时用药组鼻黏膜上皮明显修复,表层纤毛再生、排列整齐(见图2),而对照组基本不变。

2周时用药组鼻黏膜基本恢复正常(见图3),而对照组鼻黏膜细胞间仍连接松散,纤毛紊乱、脱落,差异显著(见图4)。

3 讨论
鼻腔及鼻窦黏膜覆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的纤毛在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常鼻腔及鼻窦黏膜主要以纤毛细胞为主。

鼻黏膜最先受损的是表层纤毛系统,表现为纤毛排列紊乱、缺如,造成黏膜清除功能减退,以后逐渐出现鼻腔一般急性炎症的三大特点,即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加及血管扩张[4]。

鼻腔和鼻窦感染性疾病的改善与恶化都与黏膜纤毛系统功能的改善与恶化密切相关。

本组用药第三天,双侧鼻黏膜改变基本一致,上皮排列不整,细胞间连接松散,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层纤毛紊乱,大量脱落,表明该区炎性感染严重,黏膜表面形态明显受损,炎症程度与纤毛细胞减少呈正相关。

1周时用药组鼻黏膜上皮明显修复,表层纤毛再生、排列整齐,其原因一方面是鼻腔通气功能改善,局部炎症减退,另一方面也说明rhEGF有促进黏膜创面组织修复作用而无损害。

2周时鼻黏膜基本恢复正常,进一步证明rhEGF可改善黏膜纤毛系统功能。

它无味、无刺激,使用方便,可作为用于鼻腔、鼻窦的局部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雅梅.血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2,12(3):48.
[2] Imanishi J. Growth factors: importance in wound healing and mainte-
nance of transparency of the cornea[J]. Prog Retin Eye Res,2000,19:113.
[3] 付小兵,程飚. 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分子学研究[J].中国临床
康复,2002,6(4):464.
[4] 王静清,卜国铉. 经鼻给药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J]. 中华耳鼻喉科
杂志,1999,34: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