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养殖大户典型材料【可编辑版】

村养殖大户典型材料【可编辑版】

村养殖大户典型材料
村养殖大户典型材料。

在职期间,他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一心一意带动全村致富,先后争得资金xx余万元为村生活用电线路和入村道路进行了改造,并因势利导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了“一场一园一区”。

即良种繁育场、特色科技种植及养殖小区,为增加全村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致富带头人。

2016 年3月,他辞去“村官”,全身心的投入到养殖行业,但养殖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及各种疫情的发生,他意识到传统养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一名普通农民,缺少对养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

可他不气馁,硬是把空空的猪栏重新填满;要经验,靠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缺少经验的刘振华时常和猪睡在一起,细心观察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好。

在积累资金的条件下,对圈舍进行扩建和改造,养殖场已由当初1200㎡扩展到了 4800㎡的领域,连续几年肥猪、仔猪出栏量均达500多头,年纯收入达10万多元,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大户。

现如今,刘振华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但自己富了,不能忘记周围的群众、忘记那些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老百姓。

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猪户,对有资金的群众他向群众传授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手把手教养猪户如何构建养殖场,如何预防
疾病、如何选购猪种、如何制定饲料配方、如何把握市场行情等方面知识;在他“传、带、帮”的带动下,黄家湾村群众养猪热情高涨,使得村生猪产业得以迅速做大做强,使村养猪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带动了全村的集体经济效益。

该村养殖小区由当初规划的x 亩,发展到目前的xx余亩。

带动全村及周边村邻的养猪大户达x多户,年出栏量达x余头,增收x多万元。

刘振华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着自己,用他的无私奉献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用他的话说:要想带动农民致富就必须得做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体村民搞养殖走共同致富的路子,让村里人全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他更想组织一支强大的生猪销售经纪人队伍,不断开拓新的生猪销售市场,力争将本村饲养的生猪打到各大市场去,进一步提高生猪市场竞争力。

附送:
村农业发展相关惠农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村农业发展相关惠农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近年来,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
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公报强调“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作为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为加深农村发展的情况的了解和向组织汇报相关信息,反映基础发展问题并提供个人的思考建议,特别进行了联系本村实际情况的调研,特撰写如下报告。

一.孔集村农业发展现状
孔集村位于城关镇孔集办事处中心位置,201X年村级规模调整,由原孔集、九墩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辖区总面积31
6.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157
5.4亩。

全村现有常住人口1182户,共3795人。

杭北干渠穿村而过使得耕地具有岗、湾区的地质特征,村北半部属于岗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建有优质粮油基地1000亩,属于水稻产业提长行动示范区,村南半部属于湾区,适宜种植蔬菜、油菜等,建有优质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基地600亩,水利设施完备,完备的水利设施为
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村有汪塘灌区为“十位一体”工程的成果,有
效地灌溉500多亩田块。

二.种粮大户补贴优惠政策
目前我村执行的种粮大户补贴优惠政策主要是依据如下法规政策:
(1)根据县财政局【201X】46号《XX县201X年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1)补贴范围:201X年播种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2)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3)补贴标准:油菜、小麦、玉米10元∕亩,早稻、中稻、晚稻、棉花15元∕亩,实行现金补贴方式,打卡发放。

(2)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统计上报201X年度全省种粮大户基础信息的通知》要求,对种粮大户承包土地合同不少于一年的达100亩及以上的耕地面积进行每亩10元的补贴。

三.我村农户补贴优惠政策实施情况
201X年我村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以及大农户种植面积经过村委会工作人员下村逐一排查取得第一手确切的面积统计数额后,进行了超
过7天的公示。

公示结束后,群众无异议,村委会工作人员将我村157
5.4亩耕地的良种补贴款已全部打入所有农户的涉农卡中,此外5位符合条件的大农户按照每亩10元的补贴标准共取得1500亩的补贴款。

同时补贴款也进行了相关公示。

两项补贴优惠措施全部是透明操作,得到了广大村民和农户的一致好评。

群众反映一片良好。

四.套取补贴的手法有哪些?
参考有关调研报告和相关案例,常见的套取补贴的有如下几种:(1)虚报土地流转面积、套取国家财政补贴。

在许多地方,政府制定财政扶持制度吸引涉农企业到农村流转土地。

企业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得到的各种财政支持就越多。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往往片面追求土地流转规模,甚至虚报农地流转面积。

比如,在调查的某村,某大户实际只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上报面积却是6000亩;另一个公司实际流转面积仅为 600亩,上报面积却是1200亩。

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对于企业虚报土地流转面积、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跟企业合谋,共同作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来自上级的政绩考核压力,土地流转规模大,意味着在考核中占据优势。

(2)农地流转“套补”:在某项调查还发现,有些地方政府提供的大量财政补贴并没有对接到那些真正从事种植的种粮大户手上,而是被一些所谓的“大户”攫取。

仍以所调研的那个村为例,村支部书记先将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到某人手里,农户跟某人签订流转合同,某人再将这些土地转手包给他人,形成一个繁复的多级承包体系。

这里某人成了全村最大的土地流转者,自然也成为政府扶持政策的优先对接对象。

一方面,这些虚假的“大户”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直接补贴款,从他手里流转土地的其他农户能否得到补贴,往往要视跟“大户”的关系如何而定;另一方面,“大户”还能获得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和农业机械配套项目。

如此,这些居于分级承包体系顶端的所
谓“大户”,攫取了大部分的财政补贴优惠,那些真正从事耕种的种粮大户,则难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五.核实防范的措施
为避免套取补贴让政府的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我想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政策上应该避免将土地流转规模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以减轻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压力。

其次要引导农地大规模流转朝理性、务实方向发展。

对于流转成千上万亩面积土地的种粮大户,应该适当干预,尤其要禁止激进的、不切实际的土地大规模流转行为。

在监管上应切实做好粮食补贴面积的调查统计工作,坚持公示制度、公开透明,加强核查,准确、真实反映享受补贴的面积、补贴对象、补贴数额,严禁虚报面积,确保粮补政策落实到位。

首先,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粮食补贴工作,把种粮优惠政策当成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对待。

其次,要做好公开公示,村级公示内容应包括补贴面积,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待群众无异议后再上报。

再次,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镇组织农业、财政等相关人员对粮种补贴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核实补贴面积,杜绝通过虚报土地流转面积套取补贴的现象,对那些虚报土地流转面积的农业大户和企业,要采取高强度的惩罚措施,提高其违法成本,确保粮农补贴落到实处。

此外,国家可以考虑减少财政直接补贴数额,改为以间接补贴为主,比如提高种子补贴、农田水利设施补贴和农业机械补贴等的比例,以尽可能减少套取直补资金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