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土方路基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认真审核图纸,明确路基填筑设计方案,调查土源,制定土方调配方案,制定路基填筑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审批。
2.2外业技术准备
修建施工道路,并及时组织好设备、人员及材料进场。
对设计提供的测量控制网按照要求进行复测,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导线点。
3.技术要求
3.1 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并按要求对基底处理。
3.2 路基填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3.3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4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运土填筑摊铺平地机整平碾压成型检测
4.2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土方试验
根据现场分布的土源状况,现场取样,进行室内土质分析,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的方法,确定各类型填料相应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
度及满足设计要求的含水量的变化范围等,用以指导路堤填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1.2试验段施工
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根据试验室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度及我单位进场的机械特性,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压实试验,确定不同压路机、不同压实厚度相应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各种机械效率系数和核子密度仪、灌砂法等适合的试验检测方法,从而得到不同的压实厚度、不同填料相应的最佳机械组合和施工控制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路基堤筑施工。
5.2施工工艺
5.2.1基底清理及处理
对路基表面进行清表,对有软土路基地段,应先进行基底处理。
5.2.2测量放样
每层填土上料前,均用全站仪准确放出中线、边线位置,确保填筑平面准确。
5.2.3分格放桩
每层上土前根据中线位置放出10×10m方格网,确保上土均匀。
5.2.4土方挖运
由大型挖掘机从取土场挖土,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至现场后,卸到指定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用土数量根据计算确定。
5.2.5推平布灰
采用推土机初步平整并检查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放5×5m方格网,然后按设计掺灰剂量计算出每个方格网的用灰量,采用人工均匀布灰。
5.2.6路拌机拌和
采用“宝马(MPH100S)”路拌机充分拌和,测定其含水量。
拌和遍数一般在3~4遍,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色泽一致。
拌和机拌和过程中,一定要拌入下层2~3cm,不可出现夹层。
5.2.7整平碾压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检测混合料的灰剂量,如灰剂量不够,须加灰重新拌和。
检测混合料的含水量,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采取洒水或晾晒方法,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整形碾压施工。
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确平整,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出。
每层路基表面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铺厚度,初平时用测钎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
振动压路机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先慢后快、先弱振后强振的程序进行碾压,碾压遍数按做试验段时获得的参数来控制。
碾压顺序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小半径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横向接头轮迹应重叠0.4~0.5m,纵向接头重叠1.5~2m。
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度是否超过规定厚度。
检验项目、标准与频次按有关规范细则执行。
检测方法采用灌砂法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法。
5.2.8路基整修
恢复各项标桩,按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出整修计划。
按设计要求的路基拱度、填筑面高程、相应的路基面宽度,采用挂线找平。
初始采用YZ16压路机静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凹凸面,并利用平地机辅以人工细平,然后碾压,保证碾压后的平整度、高程等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在整修需加固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
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填土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应预切除,不允许出现帖坡现象。
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土料应预清除。
整修过的路基,应继续维修养护。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检测达到设计及验标要求,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6. 劳动组织
6.1 施工人员应结合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见表6)。
表6 路基填筑劳动组织
7. 材料要求
路基填料满足要求。
石灰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8. 设备机具配置(见表7)
表7 设备机具配置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9.1.1路基施工严格按划分段落分层填筑,不同压实区不得混填,分层最大松铺不得超过25cm,填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 cm。
9.1.2严禁使用生灰或未消解透的石灰上路进行灰土施工,96区路基用灰必须过筛。
9.1.3严格过程自检,强化土方填筑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及时检测含水量、灰剂量。
上土前含水量检测,上灰前灰剂量检测,拌和灰
土后灰剂量、含水量检测,压实后压实度检测,均必须及时进行,杜绝盲目施工,造成返工浪费。
碾压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土2%之内,灰剂量满足设计要求。
9.1.4严格划线打格,按格上土布灰,确保计量准确。
9.1.5 94区层顶、96区顶均应进行高程、宽度,纵横坡等检验,未报验不得进入下一层施工。
9.1.6施工中出现局部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局部“弹簧”应采取换填同剂量、含水量适中的灰土,“松散”应洒水湿润后用胶轮压路机压实,“起皮”应用胶轮压路机压实。
9.1.7及时设置临时挡水土埂,接齐急流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边坡与排水沟之间设置明显的护坡道。
9.2 检验标准如下表: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机械填筑路堤时,场地必须平整,且路堤两侧按规范要求超宽填筑。
10.1.2施工设备和机具使用时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和维修。
技术工种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
大型机器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10.1.3对机械设备严格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10.1.4机械设备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10.1.5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安全规章、规程、规定进行施工。
10.2 环保要求
10.2.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除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要求交底。
10.2.2 施工场地应经常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
10.2.3 灰土施工时,应选择在无风天气施工,避免石灰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