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A、B组填料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A、B组填料填筑施工在路基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工程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杭长铁路客运专线HCZJ-1标段中铁三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经理部承建的HCZJ-1标段范围内的所有A、B组填料填筑施工作业。
3. 编制依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4. 施工工艺流程按照路基填筑施工“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及压实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见“A、B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框图”5. 施工工序控制施工准备5.1.1 A、B组填料的选择5.1.1.1 A、B组填料的材质要求现场填筑采用碎石类土(包括岩块石、卵石破碎加工而成的碎石类、砾石类和天然级配的砾石类)作为A、B组填料,要求填料中的粗颗粒的母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软化系数大于等于);填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不宜大于15%,且宜为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
5.1.1.2 A、B组填料的具体指标要求现场填筑时须严格控制A、B组填料最大粒径和细粒土含量,选择合理的级配组成,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
对于矿山、路堑、河床内的卵石加工而成的碎石类填料技术指标要求:最大粒径宜控制在60mm以内,应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组成,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宜控制在25%~45%,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宜控制在15%以内,细粒土宜为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对填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后确定填料最大干密度为cm3,最优含水量为%。
A、B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框图5.1.2 建议填筑参数5.1.2.1 验标要求填筑时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5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建议摊铺厚度为35cm,碾压遍数为6遍,碾压顺序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摊铺厚度和碾压遍数进行调整。
5.1.2.2 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量限值控制在偏离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内。
5.1.3 机械、设备及人员5.1.3.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为压实设备(采用自重25t振动压路机,最大激振力45t,极限影响深度为70~80cm),辅助设备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小型内燃夯机等。
5.1.3.2 试验及测量检测仪器试验检测仪器主要配备有E 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 V2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K30 检测仪,测量检测仪器有全站仪、水准仪等。
5.1.3.3 主要施工人员主要施工人员有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各类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辅助人员。
、基底处理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地基加固处理。
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
检测合格后填报检验批,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认可。
测量放样在填筑前,应全面进行一次高程和中线测量,中线每20m一个桩,并相应在两侧钉出边桩,再对中心及路肩进行水平测量,检查基底标高,即可进行A、B组填料填筑。
填筑前后,要进行水平测量,保证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
填筑5.4.1 运输采用自卸汽车从填料存放场地或取土场运送A、B料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在有效的填筑范围内,按5m×5m用白灰画出网格,按照自卸汽车每车运输方量约9m3,松铺厚度35cm时,每格内倒入1车填料,自卸车由现场施工员进行指挥,严格按照标识卸放,现场须严格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以保证压实质量。
控制填料含水量。
按照填料室内试验,填料施工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以内。
填料的含水量较低时,采用洒水车洒水措施;填料的含水量较高时,翻松晾晒。
进入现场的填料必须严格保证最大粒径不大于60cm,填料级配良好、均匀。
并及时报现场监理及试验监理进行检查签证。
5.4.2 摊铺填料的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按照边桩标识高度进行。
填料含水量适中时,压路机静压一遍后,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和整形。
平地机由两侧向路基中心进行刮平。
平地机初平后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将不平整的地方,人工挂线挖槽,平地机根据挂线挖槽高度进行细平。
必要时可再稳压一遍,用水平仪测放标高,人工挂线挖槽,补洒白灰点,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使其纵向顺延,横向路拱满足4%~6%的要求,精平要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清出路外。
另在摊铺过程中对集料窝应及时进行处理,使填料级配均匀、良好,保证路基的碾压质量。
碾压全段路基摊铺整形完成,填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含水量限值控制在偏离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内),采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静压一遍,压路机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
路基经过稳压后,进行振动压实,压实原则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弱后强”。
由两边向中间循序碾压,各幅碾压面重叠不小于0.4m,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
外观质量检验每层路基填筑完毕后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如发现超标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基床以下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基床底层顶面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试验检测在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度是否超过规定的厚度。
填料复查的标准项目及频次按下表执行。
路基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
5.7.1 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
包括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孔隙率的检验检测。
检验、试验的质量标准及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
基床以下路堤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 6个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m每填高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个点,其中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
路堤基床底层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6点,其中:相距50m两个断面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 Vd 、变形模量E V2 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5.7.2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并经监理确认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压实标准符合下表规定: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检查签证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测,或与监理工程师平行检测,待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签证后转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填筑过程中各种预埋件及填筑施工注意事项5.9.1 沉降监测原件5.9.1.1 在A、B组填料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埋的沉降元器件有沉降板、观测桩、检测桩三种沉降监测原件。
5.9.1.2 施工注意事项:(1)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沉降观测设备,不得损坏。
(2)沉降板埋设后,需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沉降板附近1m范围内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可用内燃夯机或电动夯机)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3) 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填筑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措施或地基处理工程措施。
(4)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的复核校正。
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
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 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6)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应在路肩设观测桩,应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
(7)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进行评估,指导路基填筑施工和铺轨施工。
沉降观测资料、施工过程记录应作为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进行验交。
5.9.2 路基附属结构物及其接口预埋件5.9.2.1 在A、B组填料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接口预埋件有过轨钢管、综合接地贯通电缆、路堤地段线间集水井及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横向排水管。
5.9.2.2 施工注意事项:(1)路基中的预埋管件施工前应在预埋管件部位,先采用凸轮震动冲击压实机械进行3~6遍的冲击碾压,并采用滚筒压路机将路基碾压平整,且均大于路基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后,开挖一深15~20cm的槽道(直径15cm的管道槽深为20cm,直径10cm的管道槽深为15cm),安放管道前应采用小型机械对槽底土进行碾压密实,且平整水平,检测满足压实标准后,安放管道,回填与路基相同的A、B组填料,回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且级配良好。
回填土采用振捣机械结合小型机械碾压密实,并经检测满足路基相应部位的压实标准,必要时回填料中可掺入5%的水泥。
预埋管件施工完成后,槽道顶第一层的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cm,振动碾压密实后,对槽道顶第一层填筑层的压实检测点加密,一般不宜少于5个点。
路基中心1点,路基左右线中心各1点,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
(2)纵向贯通电缆与分支电缆成蛇形铺设,严禁绷紧。
电缆铺设好后,其后的路基填筑每一填层施工完成后,对贯通电缆以及分支电缆进行联通性检测,以防电缆断裂。
(3)每处预埋管道的开挖到完成回填碾压、以及每段接地电缆的埋设到完成回填碾压,尽量安排在一个工班内施工完成。
(4)路基填筑需等筏板、板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后方可施工。
(5)填筑A、B组填料时每层填筑厚度必须严格按照验标要求厚度控制。
(6)分层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崩松的填料须洒水重压,雨季施工时,下层填筑前需重新碾压。
6. 施工要求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另取样进行土工试验。
填料颗粒级配检验,其料源调查时级配以产地取样的筛分为判断依据,而颗粒级配的复查检测应在摊铺现场的不同部分取样的筛分为判断依据。
土样的取样、运送及试验过程中采用封闭性好的器具,防止细颗粒流失,以确保土样的代表性和试验成果的真实可靠性。
颗粒级配分析试验,应采取干筛法和水洗法两种方法,以水洗法为准,以确定细粒土的真实含量。
6.3 A、B组填料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