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爱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育爱的特征 ⒈情感性 孔子在《论语》曾经这样表述‘仁者爱人',孟子则解释说“仁”主要指人 心,尤其是“恻隐之心”。

两人强调的都是仁慈的情感性特征,即仁慈首先是一 种爱心,应当爱人,同情、关怀和帮助人。

⒉理智性 伦理学家包尔生指出: “同情是积极的社会德性的基础,但它绝不是德性本 身,像生命冲动的任何方面一样,它必须接受理性的教育和训导;”仁慈有别于 普通情感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理性色彩。

在理性的意志中,它既实现自己,又限 制自己 _ 就其推动人类幸福的目的而言,它实现着自己,就其需要防止有害的 结果而言它必须限制自己。

⒊超越性 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它要求道德主体比公正做得更多, 给他人更多的爱心;另一方面,它要求道德主体对人有更多的宽恕。

因为爱本身 是一种从容和平静的喜悦,而不是烦恼、抱怨和仇恨。

教育爱存在的必要性 ⒈仁慈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公正只能保证生活秩序井然,并不能提 高生命的质量。

缺乏关怀的社会是无情和冷漠的社会,因此仁慈就成为令人向往 的美德。

生命神圣却又十分脆弱,需要我们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

人与人之间需 要奉行仁慈的原则。

此外,从仁慈的超越性特质来看,人类总是容易犯错误,所 以我们需要宽恕的美德,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仁慈对人 的生命、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

⒉仁慈是公正的延伸和补充 公正是社会伦理的基础,仁慈是个人伦理的基础,它们互为延伸和补充。

从 男性伦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意公正,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而他的弟子吉列根却发现, 妇女存在另一种道德语言,她们把道德问题定义为避 免伤害和实现关怀,也就是说,妇女更在意爱心和仁慈。

同时,由于公正具有历 史性,在现实生活中,公正原则有时会带来某种不可兼得的价值遗憾,在这种时 候,往往需要仁慈来弥补。

正如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里的一句台词“倘若能 以慈悲调剂着正义,人间的权力无异于上帝的权力。

” 仁慈是一个与公正不同的道德原则,仁慈显然比公正要求得更多。

正因为如此,它才有资格去延伸和补 充公正。

如何实践教育爱 1. 要有无条件的爱心。

教师仁慈体现出的一定是无条件的关怀和爱心。

也 就是说这种爱心是洒向每一个孩子的。

不因他们的容貌、出身、性格及学业成绩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个真正仁慈的教师必然明白, 越是不好看的、 家庭贫贱的、 淘气顽皮的、成绩落后的学生,越需要关怀而不是抛弃。

教师仁慈首先是爱心, 但又不止于抽象的爱心。

更有一些教师对这种爱理解 有误,以至于发展成糊涂的爱。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布置大量作业, 强迫学生陷入题海复习,因为一个词、一道题的错误要求学生数十遍改正,当学 生出现其它错误时, 以学习作为最方便的惩罚手段等等。

不仅无法取得教师希望 的教育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要想真正 地践行教育仁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素养。

⒉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含义 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因而教师的仁慈不是可 有可无,相反它非常必要;第二既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错误就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发展就意味着不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 有无心的、 有无知的、 也有有意的。

教师的仁慈往往集中体现在有问题的时刻和有问题的学 生身上。

它是一种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过错的迁就和放纵, 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耐心和冷静不可或缺。

仅用惩罚是 不能救人的,一味急躁也与事无补。

3.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仁慈不同于普通的怜悯和简单的同情,也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它要求践行 者必须达到一定道德自由的境界才能准确把握。

如果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 必将陷入日常是非厉害中难以自拔,自身无法自由,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平气和、 宽容大度?叶澜老师曾这样描述过教师的个性:一个有资格当教师的人,应该是 一个热爱生命、珍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开朗、热情、胸怀宽广。

仁慈是一种比公正要求得更多的伦理原则,在道德修养上必然要求境界更高。

4.拥有教育信心。

信心让人冷静和从容。

教师应当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 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教好 自己的学生。

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发挥出本质力量,更加从心底深处热爱自己的 学生和事业。

相反,如果丧失信心,教师就容易变得急躁、苛求、失去理智。

但 这种信心绝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和技能是拥有信心的保障。

5.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在师生交往中,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 爱?除了学习运用语言、教态及其它手段外,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掌 握不同的沟通技巧:外向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谈话、聊天等途径,内向的孩子让很 多教师感到为难。

6.关心学生的心理。

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 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居高临下地说和 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双方的心灵沟通,也不利于教师真正地理解学生。

其 次,教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

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

最后,教师应当用自己的仁慈与宽容, 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 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他们得到情感上和心理 上的有力支持。

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提 供优良师资的关键所在。

但很多教师还不能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那么如何正确的认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现就培训文件,国家培训机构, 培训形式以及今后将如何开展培训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 分析。

一、培训文件的制定和相关内容 国家教育部的培训文件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令第 7 号)的形式颁布的,整个规定共六章。

文件中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 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 级的依据之一等等。

同时省依据教育部文件、市依据省文件、县依据市文件、校 依据县级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文件。

我县教育局每一轮培训都会制定一个 五年的培训规划,然后由教师学校依据培训规划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二、培训机构 国家教育部文件规定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 门领导下, 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培训机构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所在学校。

教师进修学校和任职学校是主要培训机构。

三、培训形式 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有专家讲座、案例教学、观摩教学、研训结合、远程培 训等。

四、今后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些设想 教师的在岗培训可以提高技能和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师的学习 过程对整个教师培训质量的影响极大,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 时,更加渴望获得实践知识,包括对学校各种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获得等。

这就需要在政府保障经费的前提下,培训形式多样化以适应教师的需求。

在原有 的多种培训形式下,要更加注重以下的培训形式 (1)加强反思性教学 1989 年,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 “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提出对教师培训也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教师培 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 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对实践生活进行关注,培训 过程突出教育内容、认识主体、实践情境的特殊性,强调个体体验深层次实践性 学习,促进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教育生活,形成自己 的教学风格。

(2)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 与探讨。

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 实践问题。

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 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 方案,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 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训者在 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 例研究过程中使教师得到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实践。

(3)注重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通过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在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开展,结合教学实 际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校本培训可采取“帮带”方法进行个性化培训,通过跟 班指导,结合备课指导、课后点评进行职业技能辅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素养。

另外, 校本培训的另一条基本路径是主题式教研活动,通过教师群体性的课例分 析开展的教研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诊断性、指导性、共享性特征,通过 对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诊断,进行理性归纳和整理进而解决问题。

主题式教 研活动促使教师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获得教学经验。

(4)大规模开启远程培训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大规模开启远程培训模式。

其优点 是低成本、高水平,既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教师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还 可以在平台上与专家沟通。

远程培训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系统,更好 的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1、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 在人才辈出的时代,学校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空前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数千万大中专毕业生。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的逐步增多, 各级各类学校招聘选拔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 提高。

当前,我国的中等师范教育正在逐步取消,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学历层 次将会由原来的“中专以上学历”上升到“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

所以 教师要尽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生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 量也在逐步减少, 必然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

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 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准备。

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 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 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