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V50)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V50)
VLAN基本原理和配置
STP的基本原理
3
课程内容
以太网基础
交换技术 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与配置
4
以太网基础
802.3 相关电缆 802.3 MAC 子层协议 IEEE 802.2 标准: Logic Link Control (LLC) 常用以太网连接方式 快速以太网简介
5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
网络基础
局域网&广域网
OSI参考模型
TCP/IP
与子网规划
常用接口与线缆
LAN&WAN 接口与线缆
逻辑接口
2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应该能够:
掌握CSMA/CD和以太网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的交换技术
掌握Quidway交换机的相关技术
S3026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命令
10Base5
收发器电缆
夹子 芯 收发器
10Base2
连接器
10BaseT
集线器
双绞线
11
802.3u 标准
名称 100Base-T4 100Base-Tx 100Base-F
线缆 双绞线 双绞线 光纤
最大传输距离 100m 100m 2000m
优点 使用3类线 100Mbps全双工 100Mbps全双工
255.255.255.255:受限广播或本地广播 127.0.0.0/8:Loopback地址,用于测试TCP/IP
127.0.0.1, 127.0.0.2, ……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
A类:10.0.0.0/8(即10.0.0.0 ~ 10.255.255.255) B类:172.16.0.0/12 C类:192.168.0.0/16
Windows 95/98/Me:winipcfg
Windows NT/2000/XP/Vista/7:ipconfig /all UNIX/Linux:ifconfig
16
16
4.1.2 IP地址的划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的组成
网络号 主机号1717来自4.1.2 IP地址的划分
11001010 11001010 11001010 11001010 01111000 01111000 01111000 011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0000000 01000000 10000000 11000000
20
20
4.1.2 IP地址的划分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为何要进行子网划分?
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子网划分的原理
借用主机地址部分的若干位以作为子网地址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21
21
4.1.2 IP地址的划分
子网掩码划分实例
202.120.88.0 ~ 202.120.88.255
IP地址分类
8 16 主机号(24位) 主机号(16位) 主机号(8位) 24 31
0 1 2 3 A 0 B 1 0 C 1 1 0 D 1 1 1 0 E 1 1 1 1 网络号(7位)
网络号(14位) 网络号(21位) 组播地址 保留地址
18
18
4.1.2 IP地址的划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概述
IP地址是IP协议中主机的标识,具有惟一性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便于书写和记忆,通常用“点 分十进制记法”来表示,如“202.120.88.65”
IP地址管理和分配机构:ICANN、CNNIC
在某些操作系统下,可以为一块网卡设置多个IP地址 IP地址查看命令
DA: 目的 MAC地址 SA: 源MAC地址
LEN: LLC帧长度 DATA: 数据字段 PAD: 填充字段 CRC: 校验字段
9
MAC与802.2 标准
分组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LLC
LLC 头 MAC 头 LLC头
分组 分组 MAC
MAC
物理层 LLC 的位置
10
网络
协议格式
三种802.3连接方式
线缆 粗同轴电缆 细同轴电缆 双绞线
最大传输距离 500m 200m 100m
10BASE-F
光纤
2000m
8
802.3 帧
64到1518字节
字节 7
PRE
1
SFD
6
DA
6
2
N
2 or 3
DAT A
4
PAD CRC
SA LE LLC 控制信息
LLC 帧
PRE: 先导字节, 7个10101010 SFD: 帧开始标志, 10101011
参考资料
IEEE
802.3
IEEE
IEEE IEEE
802.2
802.3u 802.3z
6
以太网简介
收发器
站点
分接器
x
接口电缆 接口
Ic
控制器 终端器
以太电缆
以太网由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于1973年5月22日首次提出
7
802.3 线缆
名称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2
4.1.1 IP协议原理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TCP/IP协议簇的运作核心,位于TCP/IP协议的网际层 目前采用的版本为版本4,其基本文档是RFC 791(RFC文档主页: )
13
13
TCP/IP协议与ISO/OSI模型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寻址与路由
用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的主机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匹配(ARP、RARP)
分段与重组
将数据报拆分成一个个能够适合下层技术传输的小数据报 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将拆分后的多个数据报重组成原始数据报
15
15
4.1.2 IP地址的划分
各类IP地址的范围 各类IP地址的网络数:2n 各类IP地址每个网络内的主机数:2m-2
19
19
4.1.2 IP地址的划分
特殊的IP地址
网络地址:IP地址中主机地址部分全为0 广播地址:IP地址中主机地址部分全为1
0.0.0.0
代表路由表的缺省路由 代表主机本身(尚未获得IP地址情况下)
ISO/OSI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TCP/IP Telnet 应用层 FTP TCP
TCP/IP 协议 SMTP RIP DNS UDP ICMP ……
传输层 网络层 ARP
IP RARP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Ethernet
TokenRing
ARC Net
……
14
4.1.1 IP协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