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写作技巧及范文第三单元 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写作技巧及范文第三单元 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第三单元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xx研究报告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
【好词好句】
查阅搜集处理分析浏览记载调查访问
人才辈出历史悠久行云流水苍劲有力矫若惊龙铁画银钩
清新飘逸力透纸背秀丽颀长风姿翩翩笔走龙蛇入木三分
☆汉字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是字非字的仙风道骨。

☆汉字是一门高雅的视觉艺术。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用丹青行云流水般诠释了汉字的端庄清秀。

☆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精灵,她演绎出了许多文学经典,她为我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文学世界。

【范文引导】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张,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被吸引住了,所以,我也想做调查研究,写一份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报刊,了解张姓历代名人。

2.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

3.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张姓人口数量。

4.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的张姓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姓,族大支繁。

张姓曾有43个望
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

2.我国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冠夺三军的张飞等。

3.张姓也是我国的大姓,在中国的人口仅次于王姓与李姓,有9450万人。

范文二:
关于书法艺术历史调查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了北京故宫参观。

我对故宫中的书画艺术特别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书法各有千秋,让人啧啧称赞。

我不禁想,书法艺术是如何来的呢?在历史的进程中,它有些什么故事呢?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图书。

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故事,以及汉字从古到今的变化。

2.网络搜索。

搜集历史上书法名家的故事,欣赏名家书法的艺术之美。

3.向书法老师请教。

了解每种书法字体的特点,以及我们常用字的书写规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有序发展。

我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如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李斯用小篆统一了六国文字。

后来,程邈在小篆的基础上创造隶书。

隶书在汉朝时发展成熟,史称汉隶。

到魏晋时代,楷书完全从隶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书体。

草书也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成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2.中国书法字体各有千秋。

中国的书法字体各有各的美,如金文天真拙朴,小篆瘦劲挺拔,隶书平正方直,楷书端庄稳健,行书灵动活泼,草书笔画连绵。

3.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晋代以王羲之为代表,书法家就有198人。

隋唐是书法艺术的极盛时期,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为代表。

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行书宋四家。

元代赵孟頫的赵体,与唐代的欧、颜、柳并称四大楷书。

影响后世的草书名家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等。

范文三:
为什么提笔忘字
今天,我们在街头举行了“汉字书写调查”活动。

我们随机找了一些人,让他们来填写我们制作好的汉字书写调查表。

调查表上共有四组词语,一组10个词语,每个词语一个填空。

调查结果让我们大吃惊。

4个人都提笔忘字:位叔叔错了6个,一位阿姨错了7个一个姐姐错了4个,一位爷爷错了1个。

没有人全对,错误率达到了45%。

是我们的词语很难吗?不是。

这些词语都比较简单而且是常用的,是从小学1—6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找来的,如绿树成荫、呕心沥血、再接再厉、羞涩等。

为什么这些经常挂在嘴边而且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会有这么多人写错呢?
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讨论后,认为提笔忘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有的成语确实没见过,没学过,不熟悉;
二是学过,可当时就学得似是而非,模模糊糊,所以记不清了;
三是时间久远,已经忘记;
四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电脑,已经很少用笔来写东西。

而且在输入文字时,大多数人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不再需要记忆字的具体写法,从而加快了人们的忘却速度。

这次调查发人深省、令人震惊。

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家长、学生,所有中国人,一定要多读书,多写字,多动笔。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连汉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也愧对我们的祖先!
范文四:
关于社会用字的调查报告
于晓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应运而生,文字的使用量愈来愈大,随之而来的是错别字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已出现的错别字又有哪些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分析
1.广告、招牌中的错别字。

有把“停车场”写成“仃车场”的;有把“摩托车”写成“麽托车”的;一家工厂的招工广告上“招聘”二字写成了“招骋”;还有贴在电线杆上的“废品回收”写成了“费品回收”等。

2.滥改成语做招牌、广告。

在众多的广告中,成语广告用得最多。

有的是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故意用同音字窜改成语。

比如,卖蚊香的商家打广告时,就把“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其乐无穷”在卖摩托车的商家那里就变成了“骑乐无穷”,一家女装专卖店的招牌上把“千依百顺”改成“千衣百顺”。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

【出彩点:小作者列举典型事例,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三、结论
大多数人写错别字的原因:
1.有许多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容易混淆。

2.有些人一味追求简便,自创许多筒化字。

3.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检查,导致写出错别字。

4.商家为夺人眼球,篡改成语、俗语。

四、建议
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果我们连祖国的文字都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真是太不应该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准确书写,规范用字,珍惜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

【好开头】
1.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张,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被吸引住了,所以,我也想做调查研究,写一份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

【开门见山式开头,直入主题,点明了自己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


2.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了北京故宫参观。

我对故宫中的书画艺术特别感兴趣。

特别是那些书法各有千秋,让人啧啧称赞。

我不禁想,书法艺术是如何来的呢?在历史的进程中,它有些什么故事呢?
【联想、设疑式开头,由欣赏书法到思考问题,既是作者的思考,也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好结尾】
1.这次调查发人深省、令人震惊。

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家长、学生,所有中国人,一
定要多读书,多写字,多动笔。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连汉字都不能正确书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也愧对我们的祖先!
【号召式结尾,发出呼吁,点明调查的目的,体现出小作者强烈的责任意识。

】2.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果我们连祖国的文字都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真是太不应该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准确书写,规范用字,珍惜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

【抒情议论式结尾,强调使用汉字的重要性,并发出号召。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