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基础工程课后练习答案

最新基础工程课后练习答案

基础工程课后练习答

2-8:解:(1)持力层选择:考虑上部荷载不大,粘土层力学性质较好,较厚(4.5m ),故初步选择持力层为粘土层。

(2)基础埋深d :标准冻深1.5m ,设计冻深:
=1.5*1.0*0.85*0.9=1.15m
基础的最小埋设深度max min h z d d -==1.15-0.84=0.31m
基础深度必须大于0.5m ,可初步设定基础深度为1m (原地面以下)。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粘性土e =0.73, I L =0.48,查规范表得:ηb =0.3,ηd =1.6 。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kPa d r f f m d ak a 2.2255.0196.1210)5.0(=⨯⨯+=-+=η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深 d =1/2(1.0+1.3)=1.15m 由公式m d f F b G a k 43.115
.1202.225290
=⨯-=-≥
γ,取基础宽度b 为1.5m 。


需要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
a k k k f kPa A G F p 〈=+=+=
3.2165
.15
.34290;满足要求。

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宽为1.5m 。

(6)刚性基础基础高度的确定
①素混凝土基础:宽高比取1:1.25。

根据题目要求,b2=(1.5-0.49)/2=0.505m
基础高度≥0.505×1.25=0.63m ,取基础高度为0.70m ,分两级台阶,每级台阶为350mm 。

②砖基础:按照两皮一收的砌法,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
4.860
2490
1500=⨯-=
n
(7)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高度的确定
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C20混凝土,f t=1.10N/mm2,钢筋用HPB235级,f y =210N/mm2。

荷载设计值F=1.35Fk=290*1.35=391.5kN/m
基底净反力:kPa b F p j 2615
.15.391===
基础边缘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505.0)49.05.1(2
1
1=-⨯=b
基础有效高度
mm m f b p h t
j 171171.01100
7.08
.1317.010==⨯=

取基础高度h =250mm ,h 0=250-40-5=205mm (>171mm )。

m kN b P M j •=⨯==
28.331100
7.08.1312121
26
0859205
2109.01028.339.0mm h f M A y s =⨯⨯⨯==
配钢筋Φ14@200,A s =859mm 2,垫层用C10混凝土。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 ,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 =150kN/m 。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 ,γ=17kN/m3,e =0.91,f ak=130kPa ,E s1=8.1MPa ;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6m ,f ak=65kPa, E s2=2.6MPa ;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 =0.5m 。

(2)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底宽度 因为d =0.5m ,所以f a= f ak=130kPa 。

取b=1.3m。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σcz=17×2.2=37.4kPa
由E s1/E s2=8.1/2.6=3.1,z=2.2-0.5=1.7m>0.5b,查表2-7得θ=23º。

f az= f ak+ηdγm(d+z-0.5)=65+1.0×17×(2.2-0.5) =93.9kPa
σz+σcz=55.4+37.4=92.8kPa<f az=93.9kPa(可以)
(4)基础设计
因基础埋深为0.5m,若采用无筋扩展基础,则基础高度无法满足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0.1m以上的要求,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采用C20混凝土,f t=1.10N/mm2,钢筋用HPB235级,f y=210N/mm2。

荷载设计值
F=1.35F k=1.35×150=202.5kN
基底净反力
基础边缘至砖墙计算截面的距离
基础有效高度
取基础高度h=250mm,h0=250-40-5=205mm(>107mm)。

配钢筋f12 @200,A s=565mm2,垫层用C10混凝土。

2-7 一钢筋混凝土内柱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 k=400kN。

自地表起的土层情况为:素填土,松散,厚度1.0m,g=16.4kN/m 3;细砂,厚度2.6m,g=18kN/m3,g sat=20kN/m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 0;粘土,硬塑,厚度较大。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6m处。

试确定扩展基础的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
素填土层厚度不大,且承载力偏低,不宜作持力层;由细砂层的N=10查表2-4,得f ak=140kPa,此值较大,故取细砂层作为地基持力层。

第三层硬塑粘土层的承载力亦较高,但该层埋深过大,不宜作持力层。

(2)确定基础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于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6m深处,为避免施工困难,基础埋深不宜超过1.6 m。

根据浅埋的原则,现取埋深d=1.0m。

查表2-5,得细砂的ηd=3.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ηdγm(d-0.5)=140+3.0×16.4×(1-0.5) =164.6kPa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取b=l=1.7m。

(4)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5)确定基础高度
采用C20混凝土,f t=1.10N/mm2,钢筋用HPB235级,f y=210N/mm2。

取基础高度h=400mm,h0=400-45=355mm
因b c+2h0=0.3+2×0.355=1.01m<b=1.7m,故按式(2-57)作冲切验算如下:
0.7βhp f t( b c+h0) h0
=0.7×1.0×1100×(0.3+0.355)×0.355
=179.0kN>87.4kN(可以)(6)
确定底板配筋
本基础为方形基础,故可取
MⅠ=MⅡ=(1/24)p j(l―a c)2(2b+b c)
配钢筋11f10双向,A s=863.5mm2>842mm2。

2-8 同上题,但基础底面形心处还作用有弯矩M k=110kN.m。

取基底长宽比为1. 5,试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设计基础截面及配筋。

〔解〕取基础埋深为1.0m,由上题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164.6kPa。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初取基底尺寸:
l=nb=1.5×1.6=2.4m
F k+
G k=400+20×1.6×2.4×1=476.8kN
(2)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平行于基础短边的柱边Ⅰ-Ⅰ截面的净反力:
(3)确定基础高度
采用C20混凝土,f t=1.10N/mm2,钢筋用HPB235级,f y=210N/mm2。

取基础高度h=500mm,h0=500-45=455mm。

因b c+2h0=0.3+2×0.455=1.21m<b=1.6m,故按式(2-57)作冲切验算如下(以p jmax取代式中的p j):
0.7βhp f t( b c+h0) h0=0.7×1.0×1100×(0.3+0.455)×0.455
=264.5kN>216.9kN(可以)
(4)确定底板配筋
对柱边Ⅰ-Ⅰ截面,按式(2-65)计算弯矩:
配钢筋15f12,A s=1695mm2>1602mm2,平行于基底长边布置。

按构造要求配筋13f10,A s=1021mm2>587mm2,平行于基
底短边布置。

长钢筋放下层,短钢筋放上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