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业会计学(专本(业余))学习中心浙大校内直属学习中心(华家池)姓名章黎君学号712128192006 指导教师傅为民年月日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各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地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由于体制和政策等诸多方面原因,中小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资金短缺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而中小企业在浙江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中小企业既要面对其他同类企业的竞争,又被融资难这一问题所困扰,长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结合当前的融资现状,就融资难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的金融体系,国家政策等影响因素,更针对不久前的金融危机对于融资的影响进行讨论,然后给出对应的具体的建议及对策,使我省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能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银行担保目录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重要性 (4)(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4)(二)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5)二、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5)(一)依赖内源融资的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需改善 (6)(二)多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6)(三)许多融资途径难度大,导致民间借贷比例高 (7)(四)政府扶植力度不够 (7)三、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7)(一)中小企业自身缺陷 (8)(二)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缺失 (8)(三)金融机构体系没有对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9)(四)政府缺乏完整的扶植政策体系 (9)四、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建议 (10)(一)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10)(二)建立完善信用担保系统 (10)(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 (11)(四)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1)(五)积极鼓励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12)浅析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保障就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2013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7568亿元,居全国第四。
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300多万家。
目前全省企业总数的99.1%、工业增加值的82.4 %、工业税收的79.4%、外贸出口的82.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1 %都来自中小企业。
浙江已经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缺少信用机制和自身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等原因,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浙江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及重要性(一)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的定义最早见于法国中小企业联合会1946年的纲领。
该纲领第二条写到:“中小企业是这样的企业,其领导人亲自承担的财务、技术、社会和道德责任,而不管这种企业的法律形式如何。
”这种定义强调的是企业所有权和领导权,而为界定规模。
现在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特征具有很大差异。
我国从1949-1999年对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六次界定、修改和补充,其中包含了中小企业的定量化界定标准。
为有效识别中小企业,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经国务院同意,下发执行(国经贸中小企业[2003]143号)。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而制定,明确了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参见表1)①(二)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作为商业社会的一部分,中小企业拥有一些特殊品质使它们不仅仅是大企业的缩影,而且在提供新的岗位、引进创新、帮助大企业和有效地生产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
第一,大企业的雏形。
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通常大企业都是由成长快、适应性强、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
第二,提供新的工作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时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应,如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所形成的下岗问题,经济衰退时期大公司的缩减和裁员问题,通过中小企业提供的大量工作机会,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
第三,刺激经济竞争。
中小企业的存在及在市场上的竞争,使大企业保持警惕和竞争性,促进了大企业的发展。
第四,辅助大企业。
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所发挥的某些有效作用有助于大企业的成功,包括分销功能、供应功能和服务功能。
二、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以下是浙江省中小企业局2006年对金华、台州等地167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情况:②表2主要反映的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有77.8%的企业主要从四大国有银行获取资金。
这其中,把从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列为最重要的融资途径的企业占到了60.1%,另有15.2%的企业将其列为次重要的融资途径。
有65.2%的企业认为内部利润留存是企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将其放在第一位的只有19%。
有43%的企业认为地方性银行、信用社贷款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其中仅有11.4%的企业将其列在第一位。
总体来说,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依赖内源融资的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需改善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温州柳市镇、龙港镇和萧江镇三镇企业的内源融资的比重分别为60.1%、60.8%、61.8%。
2004年限额以上私营个体经济分行业投资和资金来源总计为605.8783亿元,其中自筹资金为330.0394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54.47%。
而表1中有65.2%的企业认为内部利润留存是企业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将其放在第一位的只有19%。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只能依靠自身投入,只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
更有许多民营企业家直言其融资主要依靠非正规金融筹集。
但通过政府的努力扶植,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有所好转,内源融资已不是多数企业首选的融资途径。
但中小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仍然较弱。
(二)多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从表1可知融资的方式不少,可是中小企业能选择的却非常少。
未选第二位投资渠道的企业有22.2%,这意味着有1/5的中小企业只拥有一种融资途径。
而未选第三种的高达50.6%,表明用有两种融资途径的还不到一半,可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通过四大银行。
另外根据对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四个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有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30%的企业靠自筹,7.5%的企业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2.5%的企业表示依靠股票筹资;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容易,有60.4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有23.6%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83.73%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贷款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许多融资途径难度大,导致民间借贷比例高但是,对我国而言,日前国内还没有建成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正规资本市场。
我国沪深股市以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为主导,主要偏向于国有企业的融资集资。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也对公司上市设立了比较高的门槛,如我国对公司上市除了要求连续3年赢利之外,还要求企业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因此对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
我国企业债发行比例本来就偏低,债券融资受到发行条件的严格限制,对于缺乏实力的多数浙江中小企业来说,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
在股票债券等融资途径受阻的情况下,只能舍弃这些融资渠道而求助于融资效率较低的民间借贷。
许多企业表示曾利用民间借贷,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温州和台州,这一现象更是普遍。
(四)政府扶植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在我国的比重与重要性显而易见,其融资难问题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2008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
以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解救中小企业。
另外还出台过一系列其他措施:企业联保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企业集团发债、第四方担保质押贷款等,金融机构还设立专营机构和专门通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虽然如此,还是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
首先,我省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植政策,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各政策间关联性不强,难以使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真正的改善。
其次,政府出台政策后,缺乏对政策的落实和监管,使得许多政策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依然严峻。
三、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许多原因,包括其自身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等等。
从国有银行的信贷情况分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要求资产抵押或担保。
通过表3数据说明该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申请贷款方式是资产担保,有87.3%的企业要通过担保进行融资,其中56.7%的企业将其列为最重要的贷款方式,而通过信用评级申请贷款的只占71.3%,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申请贷款方式又只有27.4%,这表明信用评级、政府支持等方面需要极大发展。
融资途径过窄既有中小金融机构匮乏的因素,也有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缺陷1.中小企业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整体实力较弱。
对于银行来说,企业自身实力是其减少风险的最大保证,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要求资产抵押或担保,而这恰恰又是中小企业的软肋。
2.浙江省中小企业一般为家族企业,财务人员都由家人充当,导致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和严格的财务制度,账目混乱、坏账假账情况严重,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这也增加了企业自身融资难度。
3.许多浙江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信誉度偏低。
有些企业对债务的履行并不看重,甚至恶意拖欠贷款的情况,在损坏中小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制约自身的发展,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大幅上升,从而不愿放贷。
4.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存活率低。
银行一般实施稳健经营的原则,而中小企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使得银行难以信任其还款能力。
浙江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创业阶段,经营成果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存在的风险大。
浙江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倒闭率,加之在市场不稳定时期表现出的脆弱性,是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的重要原因。
5.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小企业需要经营灵活,因而在资金需求的时间和数量具有不确定性,一次性所需的资金量较小但发生的频率较高,不仅融资的复杂性大,而且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