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作者:王玉花程莉莉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期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有生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为企业的自身经济状况以及银行信贷的弊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的情况。
这一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试图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解决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企业融资是一种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企业的融资行为能否成功的基础依赖于企业与银行的良好沟通与信任。
中小企业由于不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其透明度低,通常不能把自己的经营财务信息完全传递给银行,产生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确切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加之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这样对于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要远高于大企业,因而不轻易放贷,贷款条件也相当严格。
(二)诚信度低
在我国,信用不足已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而银行难以把中小企业作为重点贷款的服务对象。
(三)银行信贷歧视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还是大企业,无论从经营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抵押资产等各方面,大企业的优势远高于中小企业,在上述方面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将造成追债难的局面。
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国有银行占主体地位,如出现坏账呆账,银行主管部门也会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
以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恐贷”。
(四)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众多的法律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做”的,对中小企业的定位仍然定位在“补充”上。
目前,国家依然重点扶持国有经济,通过一定的计划手段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进行融资方面的政策倾斜,中小企业面临这许多限制其发展的不平等政策。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
(一)建立担保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可由政府财政提供、向社会发行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二是成立信贷担保机构,一类是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公司,一类是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同中小企业联合担保。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要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保证对外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增强信誉,积累信用,建立起一套适合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信誉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其根本途径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取银行对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支持。
(三)转变思想,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要充分若是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减少信贷管理层次,加强信贷风险方法措施。
(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中小企业要把眼光放开,而且不要陷在银行,不要陷在创投的角度,要善于运用多种融资手段才能解决这个企业所需的资金。
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
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等。
相信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后,新的观念模式的建立以及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资金的后顾之忧问题。
参考文献
1 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02)
2 徐利华,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现代企业,2009年,第1期
3 马震,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