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酸B.碱C.盐D.金属或合金2.食品安全警钟长鸣。
近日,一批湖南大米中重金属元素镉超标事件被媒体广泛报导。
下Cd)的说法正确的是列有关镉(11248A.原子序数为48 B.电子数为64 C.中子数为112 D.质量数为1603.下列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中含有葡萄糖的是A.蛋白质B.氨基酸C.油脂D.淀粉4.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的试剂是A.乙醇B.溴水C.NaOH溶液D.灼热的铜丝5.下列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A.NH3B.NO C.NO2D.SO26.常温下,将铜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会产生气体的是A.稀硫酸B.稀盐酸C.浓硝酸D.浓硫酸7.有NaCl、MgCl2、A1C13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烧碱溶液 B. 盐酸C.氨水D.碘水8.下列物质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A.CO2B.CaCl2C.NaOH D.C6H69.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Al3+、SO42ˉ、NO3ˉB.Cu2+、SO42ˉ、NO3ˉC.NH4+ 、SO42ˉ、OHˉD.Na+、CO32ˉ、Cl ˉ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溶于盐酸中:Fe + 2H+ == Fe3+ + H2↑B.二氧化硫被烧碱吸收:SO2 + 4OHˉ == SO42ˉ + 2H2OC.硫酸与氧化铝反应:Al2O3 + 6H+ == 2Al3+ + 3H2OD .铜与稀硝酸反应:Cu + 8H + + 2NO 3ˉ == Cu 2+ + 2NO ↑ + 4H 2O11.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正丁烷和异丁烷B .淀粉和纤维素C .乙烯和聚乙烯D .乙酸和乙醇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H 4和Cl 2反应可生成CCl 4 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 .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 13.下列有关表示正确的是A .CH 4的比例模型:B .HCl 的电子式:H Cl +C .S 的结构示意图:+16288D .Fe 2(SO 4)3的电离方程式:Fe 2(SO 4)3 =2Fe 2+ + 3SO 42ˉ 14.下列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A .用一束光照射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都会出现丁达尔现象B .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ˉ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32ˉ 15.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饱和Na 2CO 3 溶液CO 2(HCl)100mL20 CH 2O浓硫酸棉花NH 4Cl浓硫酸Cl 2A .除去CO 2中的HClB .稀释浓硫酸C .制取少量氨气D .干燥Cl 2 16.对于反应2H 2O 22H 2O + O 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升高H 2O 2溶液的温度 B .向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粉末 C .加水稀释,减小H 2O 2溶液的浓度 D .向H 2O 2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FeCl 3溶液17.火法炼铜的化学反应为:CuS + O 2高温Cu + SO 2 。
其中 CuS 是A .还原剂B .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18.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了地震灾害。
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漂白粉是纯净物B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D .漂白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变质19.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 CH 2=CH 2CH 3CH 2Cl +HCl B . 2CH 3CH 2OH + O 22CH 3CHO + 2H 2OC.Br ++BrH Br FeBr 32D . CH 3COOH +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2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8g N 2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 .1mol Zn 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 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水中含有的H 2O 分子数为n AD .2mol /L NaCl 溶液中含有Na +个数为2 n A2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镁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B .实验探究中,活泼性强的金属做正电极,活泼性弱的金属做负极C .右图中a 极为锌片、b 极为镁条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D .右图中a 极为锌片、b 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22. X 、Y 、Z 是第3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Z 的原子半径在该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是IA 族元素,Z 是ⅦA 族元素 B .X 、Y 、Z 三种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逐渐降低 C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 .X 、Z 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橙汁电极a电极b G23.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加入NaHCO3和Na2CO3•x H2O固体混合物6.70 g ,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NaOH溶液,将其稀释至200 mL,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35 mol/L ;再将所得沉淀BaCO3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收集到气体2.64 g 。
则固体混合物中Na2CO3•x H2O的x值为A.10 B.8 C.7 D.5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24.(10分)实验室以含有Ca2+、Mg2+、Brˉ、Clˉ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CaCl22(1)试剂X可以选择▲ 。
A.酒精B.四氯化碳C.水D.苯(2)试剂Y可以选择▲ 。
A.稀盐酸B.稀硫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3)反应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4)分液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5)已知:Array反应Ⅱ加石灰乳,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 ,其目的是▲ 。
25.(10分)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部分反应条件省略),A是一种制造高导热陶瓷的原料,它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常温下,B是无色液体,D是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E是常见的两性氧化物,I是红棕色气体。
1AC加热EBDHIF G 冰晶石电解BJ HGG(1)D 的电子式 ▲ 。
(2)A 的化学式 ▲ 。
(3)组成G 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 周期第 ▲ 族。
(4)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5)写出F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6.(11分)“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D A D B B C A C A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选项ACDCCBDBCBB23.设原混合物中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a ,Na 2CO 3•x H 2O 的物质的量为b 。
据混合物的质量则有:84a +(106+18x )b =6.70 据碳元素守恒则有:a +b =2.64/44据钠元素守恒则有:a +2b =0.35×0.2 据以上三式解得x =8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10分)(1)BD (2分) (2)A (2分) (3)Cl 2+2Br ˉ=2C l ˉ+Br 2(2分)(4)分液漏斗 (1分) (5)11.0-12.2(1分) 使Mg 2+完全沉淀而Ca 2+不沉淀 (2分)25.(10分)(1) (2分) (2)AlN (2分)(3)二(或2)(1分) ⅥA (1分) (4)3NO 2 + 2H 2O = 2HNO 3 + NO (2分) (5)2Al + 2OH ˉ + 2H 2O = 2AlO 2ˉ + 3H 2 (2分) 26.(11分) (1)(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 (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3)催化作用;吸水作用(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倒吸。
(6)分液。
(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CH 3COHO +CH 2CH 3浓硫酸加热CH 3C OOCH 3CH 2OH+ 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