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建构ZHISHIWANGLUOJIANGOU热点专题突破REDIANZHUANTITUPO专题短周期元素的推断一、一般解题思路在以上基础上,针对题目按以下具体方法进行推断:推断方法1.对于简单的推断题只要应用有关知识点进行直接判断、比较或计算,即可找到答案。
2.很多情况下只涉及短周期元素或前20号元素,可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只包含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周期表,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3.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二、短周期元素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1.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H、Li、Na。
(3)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原子:C;三倍的是O;四倍的是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Si。
(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P。
2.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某些特殊性(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最大的是钠元素。
(2)气体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
(3)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相等的元素是氢元素。
(4)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Na,非金属单质是F2。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氟。
(6)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氧、氟。
(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碱性最强的元素是钠。
(8)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氮(中学中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只有氨气)。
(9)单质和其最高价氧化物熔点都高的是Si。
(10)单质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单质熔沸点最高的元素是碳,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也是碳。
(11)单质、最高价氧化物以及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l。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3.主族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1)C元素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其单质金刚石是自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其另一单质石墨可以导电。
(2)N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其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
(3)O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液态。
(4)F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其气态氢化物最稳定,HF可腐蚀玻璃。
(5)H元素是最轻的元素,11H无中子;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6)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7)S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
(8)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例1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的单质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推断出W是Li元素,X是C元素,Y是Al元素,Z是S元素。
A项,LiCl中的Li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Cl4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错误;B项,碳元素和氢元素可形成C2H2、C6H6、C8H8等多种化合物,正确;C项,Al与强酸、强碱都能反应放出氢气,正确;D项,碳元素和硫元素能形成CS2,正确。
[答案] A例2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E、F六种粒子,其中只有C、D 是分子,其余四种均为离子,且每个粒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
已知A、E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六种粒子间存在下列关系:①A、B两种粒子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D两种分子;②通常情况下C为气态,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1 mol B离子与1 mol E离子作用可生成2 mol D分子;④向含F离子的溶液中加入C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的溶液过量时沉淀不消失,若加入含大量B离子或大量E离子的溶液,沉淀W溶解。
(1)粒子B的化学式是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粒子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粒子F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过量C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含大量B离子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②可知C为NH3,根据A、E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阳离子,可知A、E分别是NH+4和H3O+中的一种。
由①和③可确定A为NH+4、B为OH-、D 为H2O、E为H3O+,白色沉淀不溶于氨水,却溶于强酸和强碱,F只能是铝离子。
[答案](1)OH-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水合氢离子第3周期ⅢA族(2)Al3++3NH3·H2O===Al(OH)3↓+3NH+4Al(OH)3+OH-===AlO-2+2H2O专题1知识网络建构ZHISHIWANGLUOJIANGOU热点专题突破REDIANZHUANTITUPO专题一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1.计算模式设a mol·L-1、b mol·L-1分别为A、B两物质的起始浓度,mx mol·L-1为反应物A的转化浓度,nx mol·L-1为反应物B的转化浓度,则:m A(g)+n B(g)p C(g)+q D(g)起始浓度/mol·L-1:a b00转化浓度/mol·L-1:mx nx px qx终态浓度/mol·L-1:a-mx b-nx px qx2.基本步骤(1)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2)确定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3)确定反应进行至某时刻时各物质的量。
(4)依据题干中的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
(5)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解答。
例1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没有变化。
请回答:(1)密闭容器的体积是________ L。
(2)若t1=15 s,则t0~t1阶段以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起始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加入0.3 mol A,图像中c(A)为0.15 mol·L-1,可知容器的体积为2 L。
(2)t0~t1阶段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11 mol·L-1-0.05 mol·L-1=0.06 mol·L-1,故t0~t1阶段以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0.06 mol·L-1=0.004 mol·L-1·s-1。
15 s(3)v (A)=0.15 mol·L -1-0.06 mol·L -115 s= 0.006 mol·L -1·s -1,根据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没有变化,说明该反应是一个等体积反应,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写出方程式为3A(g)B(g)+2C(g)。
(4)根据反应方程式3A(g)B(g)+2C(g)知,B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C 的一半,故B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12×0.06 mol·L -1×2 L =0.06 mol ,由图知,平衡时n (B)=0.05 mol·L -1×2 L =0.1 mol ,因此B 的起始物质的量是0.1 mol -0.06 mol =0.04 mol 。
[答案] (1)2 (2)0.004 mol·L -1·s -1(3)3A(g)B(g)+2C(g) (4)0.04 mol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题二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断裂要吸热,化学键形成要放热。
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热效应。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若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或吸热不明显。
2.吸热、放热与能量的关系 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 “释放”能量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生成物吸热反应⎩⎨⎧ “吸收”能量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生成物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1)用E (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 (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ΔQ表示能量变化,则ΔQ =E (生成物)-E (反应物)。
(2)用Q (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 (放)表示生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ΔQ =Q (吸)-Q (放)。
例2 在1×105 Pa 和298 K 时,将1 mol 气态AB 分子分离成A 原子和B 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 -1)。
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共价键H—H键N≡N键N—H键键能/kJ·mol-1436 945 391(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的数值为________。
(3)实验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Q1>Q2B.Q1<Q2C.Q1=Q2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