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两相流段塞流
在上述措施中,立管底部注气和顶部节流已有应用实例,但用注气法解决强烈 段塞流的费用太高,因而常采用各种顶部节流法。
13
立管顶部节流原理
为使系统稳定运行,必须在立管底部出现新液塞并在立管内增长 至顶部前,将液塞排出立管,使气液混合物在系统中连续流动, 即把混合物速度Umix(定义为气液折算速度之和)作为控制参
8
段塞流形成机理
强烈段塞流
9
(1)液体堵塞和液塞变长 在立管内较小气流速度下,管内的液体向下流动,积 聚在立管底部。它堵塞了管道内流来的气液混合物,使液塞上游的管道压力增大, 液塞变长。管道出口几乎没有液体流出,排出的气量也很小; (2)气体压力增大 管道内压力增大,同时液体继续积聚液塞增长,立管内的液 位逐渐上升。当管道压力高于立管液体静压头时,才有液体从立管顶部流出; (3)液塞流出 当管道压力足以举升立管内的液柱时,液体开始由立管顶部排出。 起初排液速度较低,当气体串入立管后液体加速,在很短时间内液体流量达到峰 值流量(常为平均流量的几倍),如果分离器或捕集器没有控制系统将淹没容器; (4)管道气体排出 最后,液塞上游积聚的气体极快排出立管,进入平台的接收 装置,使装置工作失常。此时,立管内气体流速减小,管道压力下降,又开始新 一轮循环。
lnLs (英尺)
实测值
Brill Norris Scott
lnD(英寸)
35
最大液塞长度的确定
Norris(1982)经验关系式
Ls max exp1.54 ln Ls 假设液塞长度按对数正态分布,最大液塞长度出现的概率
18
Dunbar 16”管道强烈段塞流的抑 制
Dunbar位于北海英国海域北侧,它及它的卫星油田Ellon包括一 座生产平台和通向Alwyn north 平台(NAB平台)的16英寸和 长22km的多相流管道,87年投产。来自Ellon水下井口的气体
和Dunbar的油气混合,送往Alwyn north生产处理装置。最大
第九章 段塞流
李玉星
引言
段塞流是多相管流最常遇到的一种流型,在许多操作条件下(正 常操作、启动、输量变化)混输管道中常出现段塞流。其特点是 气体和液体交替流动,充满整个管道流通面积的液塞被气团分割,
气团下方沿管底部流动的是分层液膜。管道内多相流体呈段塞流
时,管道压力、管道出口气液瞬时流量有很大波动,并伴随有强 烈的振动,对管道及与管道相连的设备有很大的破坏,使管道下
12
段塞流的抑制方法
强烈段塞流的抑制法 :抑制强烈段塞流的方法较多,基本上从设计和增加附加设 备两方面解决。例如:
减小出油管直径,增加气液流速; 立管底部注气,减小立管内气液混合物柱的静压,使气体带液能力增强 采用海底气液分离器如海下液塞捕集器 在海底或平台利用多相泵增压; 气体自举 立管顶部节流-最经济、实用的抑制方法
游的工艺装置很难正常工作。
2
第一节 段塞流形成机理
段塞流分类
水动力段塞流(hydrodynamic slugging)
管道内气液折算速度正好处于流型图段塞流的范围内所诱发的段 塞流,水动力段塞流又可细分为:普通稳态水力段塞流和由于气 液流量变化诱发的瞬态段塞流,发生这种段塞流时一般气液流量 较大;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
压力传送器失效时,HIC1作为备用设施。
高输量控制方式。在高输量下,管道流态非常稳定,不会引起立 管的严重段塞流。在NAB平台的立管底也不需要保持89巴的压
力。为不超过Dunbar的最大操作压力(129巴),必须由手动
控制器HIC2打开16”入口主阀PV2。
24
25
气体自举
26
pump
27
第三节 段塞流特性参数计算
数。若Umix减小表示发生阻塞,为举升刚形成的液塞,出油管
道的压力应高于立管下游分离器或捕集器正常平均操作压力。立 管顶部节流可增大管道和捕集器之间的差压,利于在立管内刚形
成的小液塞流向捕集器。
14
控制强烈段塞流的实例
带小分离器的控制方法
荷兰Shell Research B V, Kooninklijke/Shell-
变。
29
段塞流特性参数计算
液塞捕集器的工艺计算与段塞流特性参数密切相关,表征 段塞流特性的参数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液塞区特性参数:包括液塞含液率,平均液塞长度,最 大液塞长度,液塞速度以及平移速度; 液膜区特性参数:包括液膜含液率,液膜速度,气泡速 度和平均气泡长度。
30
液塞区特性参数
液膜高度均匀一 致,液膜含液率 和液膜速度为定 值
液膜高度是变化 的,液膜含液率 和液膜速度也随 之变化
vb
vs vf
模型 I
vb
vs vf
模型 I I
28
段塞流特性参数计算
段塞流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几个假设:
液塞内的小气泡和液相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并且都是以 混合物速度运动; 液膜内不含小气泡,气泡中也不含小液滴; 液塞前锋拾液量和尾部脱液量相等,即液塞长度保持不
流量7791m3油/d和7.9MMSCMD,流量变化范围较大,特别 当Ellon不生产时,管道操作处于不稳定状态,产生立管诱导型
强烈段塞流。
计算表明:在很大流量范围内(特别当Ellon不生产时), 特别是在低流量和低气油比时,管道处于立管诱导型强烈
段塞流。使NAB处理设备超压、火炬过负荷。
19
Dunbar 16”管道强烈段塞流的抑 制
流量变化最大的段塞流,对管道和管道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应设备正常工作危
害最大的一种段塞流。和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相似,常在低气液 流量下发生。
4
段塞流形成机理
水动力段塞流
5
众所周知,在管道内气液流量较小时,呈分层流型。当管 内液体流量较大,液位较高时,被气流吹起的液波可能高 达管顶,阻塞整个管路流通面积形成液塞,流型由分层流 转变为段塞流。这是由于在波浪顶峰处,由于伯诺利效应, 气体流速增大将使该处的压力降低,在波峰周围压力下,
0.1 ln Ls 25.4144 28.4948ln D
34
Brill关系式 , Norris关系式 Scott关系式 Scott关系式的 计算结果与实 测值最为接近。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由于液塞前锋的拾液和尾部的脱液,液塞前锋的运动速度 比液塞体内流体的运动速度快,称其为平移速度。 1975年, Dukler和Hubbard提出了一个计算平移速度的模型,即
vt vs 1 C
C 0.021ln Re s 0.022
31
液塞含液率的确定
Gregory(1978)经验关系式
10
由上述形成机理可以看出:
第二、第三类段塞流的形成机理是类同的与第一类有所 区别; 管愈高(或地形起伏愈大)形成的强烈段塞流愈严重; 形成强烈段塞流时管道出口的气液流量极不均匀;
气液流量较小时才能形成强烈段塞流。
11
第二节 段塞流的抑制方法
水动力和地形诱发段塞流的抑制
在多相流管道设计中,可选择合适的管径使管道处于 非段塞流工况下工作。若必须在段塞流下工作,由于水 动力、地形起伏、以及陆上集油管线进入油气分离器时 配有立管(高度较小)引发的段塞流,其段塞长度和冲 击强度远小于海洋油气田,常在分离器入口处安装消能 器,吸收油气混合物的冲击能量即可。
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
由于液相在管道低洼处积聚堵塞气体通道而诱发的段塞流,常在 低气液流量下发生强烈段塞流(severe slugging)
3
段塞流分类
强烈段塞流(severe slugging)
通常在两海洋平台间的连接管道上发生。定义为:液塞长度大于 立管高度的段塞流。这是一种压力波动最大、管道出口气液瞬时
16
装置的立管高16.4m, 出油管线由透明聚丙 烯制成,长100m直径 50mm。管线前50m 水平,后50m向立管 倾斜2度。小型分离器 的体积近似等于立管 体积的25%。试验所 用流体是空气(最高 压力5bar)和水(加 入约20%的乙二醇作 为防冻剂)。
17
控制强烈段塞流的实例
主分离器的液位和立管底部压力 的波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油管立管系统特性。气液质量流量分 别为0.002kg/s和0.36kg/s时, 实验测试的参数曲线见图 。 增加小分离器和控制系统后,主 分离器液位和立管底部压力相当 稳定。
20
防止强烈段塞流的操作策略
使多相流管道流动稳定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 Ellon采 气量或增加Dunbar的产量。然而,在很宽流量范围内 操作条件处于强烈段塞流,因而所选段塞控制系统包括: 管道节流防止液塞在立管底部堵塞。对Dunbar管道防 止强烈段塞流所需的立管底部最小压力为 84bar。图11 为控制工艺,图12为段塞控制系统。
21
22
23
低输量控制方式。由立管底部压力传感器(有比例、积分、微分 线路PC1)控制接收Dunbar油气的分离器入口的段塞控制阀 PV1,使立管底部压力达89巴。手动控制器HIC1用于平缓地切 换为立管压力自动控制,并在管道再启动时(管内有很大的液体 持留量)限制分离器入口流量。此外,HIC1用来限制PV1的开 度,以免由于小的波动使阀失效而引起工艺条件的波动。在海底
Laboratorium认为 :直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