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练习精选

中国地理练习精选

中国地理练习精选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4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
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4.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读下图,回答5—7题:
5.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6.开垦平原首先应该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7.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
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I)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图(图II)。

读图完成8~9题:8.图I中甲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地貌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9.该地区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黄淮海平原
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 D.5~8月
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读右图,分析回答12~15题:
12.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3.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C.下游D中下游
14.图中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D.结冰期长
15.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D.地势低平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6-17题。

16.箭头b表示的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17.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滑坡、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A.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B.①棉花②油菜③花生④水稻
C.①小麦②油菜③花生④甘蔗
D.①甜菜②甘蔗③棉花④水稻
19.图中的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份不足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20~23题。

20.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
大到小的排序是
A.abc B.adbc C.dbac D.dcba
21.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22.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水能B.b—煤、石油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D.d—煤、石油、水能
23.四大区域目前以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24.下图为“我国沿40°N纬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的字母A、B、C、D分别填在相应的外力作用类型的后面。

外力作用类型字母外力作用类型字母
风力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2)图中字母P、L、N、K、M、W表示海域、地形区和地理景观。

请写出它们各自表示的地理事物并简要说明自左向右地理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P (海域);L (地形区);N太行山脉(地形区);K (地形区);M 沙漠(地理景观);W (地理景观)。

地理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24.(1)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渤海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戈壁
地理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自内陆向沿海景观变化显著,依次为戈壁、沙漠、草原、森林。

25、下图中四条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界线,读图回答:
(1)A是月℃等温线,大致从边缘向东经过
一线。

(2)B是区域和区域的界线,北段大体上沿着
、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
较接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C是地势第级和第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
、和山组成。

(4)D是我国区和区的界线,大致由、
、、、山组成。

(5)从自然地理角度考虑,四条线中,线是划分我国南方和北方
的重要依据。

25.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题目,只要扎实记忆其空间分布,答好此类题目比较容易。

答案:(1)1 0 青藏高原东南秦岭一淮河(2)内流外流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200 (3)二三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4)季风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5)A
26.读我国某半岛沿海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此地的丘陵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将造
成。

(3)将下列土地利用方式的数字代号正确填人表中相应的空栏内(每栏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油棕种植④甘蔗种植
⑤苹果种植⑥柑橘种植⑦水稻种植⑧油菜种植
土地类型丘陵平原滩涂
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带,耕作制度是,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较合适的地址是,理由是。

26.解析:本题考查山东半岛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耕作制度、农业生产结构、生产布局等知识之,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理解程度,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有一定的导向性。

(1)、(4)山东半岛北临渤海,东、南两面临黄海,地处温暖、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温带季风气候,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适于农作物生产,可两年三熟。

(2)据图中图例所示:图中土地类型分为丘陵、平原、滩涂,不同的土地类型也为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能:丘陵地区可种植苹果,平原地区可种植小麦,沿海滩涂可搞贝类养殖。

(3)此地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丘陵地区植被如果被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此地春季升温快,降水少,易形成春旱,农业生产需灌溉,平原地区如果只灌不排,会造成土地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

(5)大型仓储式超市属商业中心,应建在市场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以使货物的运进运出,图中B处正符合这个条件。

点怦:空间位置不熟,不懂图例,不能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答案:(1)B (2)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3)⑤②①(4)暖温两年三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B 介于两城镇之间,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且地价较低
27.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及土壤:;
②气候:;
③水源:。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
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

②B地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的长处是。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3)比较 A、B、C三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并填写下表:
地区编号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A
B
C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三个不同地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从三幅图中捕捉地理信息:①东北,②珠江三角洲,③江淮地区。

然后根据三地的自然特征判定农业生产的条件及耕作情况。

答案:(l)①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均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而热同期③充足,灌溉便利(2)①黑土肥沃,耕地广阔,可垦荒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②采取基塘生产的方式,利于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③农垦历史悠久,靠近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
地区编号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A 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B 一年三熟水稻甘蔗、桑树、热带水果
C 一年两熟水稻、冬小麦棉花、油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