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2020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第十八单元中国地理一、选择题[2020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考试]余秋雨《我的山河》:“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原和庄稼展开了拉锯……”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文字内容描述的区域可能()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B.冬季平均气温接近0 ℃C.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D.位于秦岭—淮河一线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A.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B.过度放牧和耕作,导致土地沙化严重C.利用肥沃土壤,走规模化农业之路D.大力开发水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2020皖江名校联考]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拉萨市位于拉萨河下游。

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

据此完成3—5题。

3.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承载力大B.粮食产量大C.河流流域面积大D.城镇密度大5.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A.淡水资源丰富B.农业基础好C.河运便利D.气候温和[2019湖北武汉调研]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

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而一分为二。

据此完成6—8题。

6.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7.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A.人类过度引用河水B.流域内蒸发量增大C.源头冰川融水增加D.湖泊中部地势较高8.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A.农业灌溉水源减少B.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C.当地气温日较差变小D.土地荒漠化加剧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综合评估,认为崇礼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非常适合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

下图为崇礼区部分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甲滑雪场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其滑道()A.地势较高,低温有利于降雪成冰B.地处山脊,视野开阔C.地处谷地,有利于积雪D.坡度变化大,利于滑雪10.崇礼区降雪量远大于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洋较近,水汽充足B.位于冷暖空气交汇处,容易形成降雪C.受河流影响大,容易形成降雪D.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明显11.西湾子镇被规划为崇礼区的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其主要优势条件是()A.地形较平坦,交通较便利B.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C.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D.靠近滑雪场,基础设施完善二、非选择题(共44分)12.[2019山西运城模拟,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库尔德宁位于新疆巩留县东部山区,是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与雪山平行。

库尔德宁冬暖夏凉,四季气候宜人,降水丰富。

1984年这里被辟为新疆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确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库尔德宁是天山山脉森林最茂密的地方,拥有世界罕见的云杉森林资源、完整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内有1 000余种高等植物,146种陆栖脊椎动物和196种昆虫,堪称亚欧大陆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1)推测库尔德宁“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的形成过程。

(6分)(2)分析库尔德宁气候冬暖夏凉的原因。

(8分)(3)说出库尔德宁成为“天然基因库”的有利条件。

(8分)13.[2019山东济宁冲刺,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蔗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 ℃,就有可能遭受冻害。

我国甘蔗产区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产区逐渐向西南地区转移。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等优势甘蔗产区。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和甘蔗种植区分布图。

(1)指出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2)试分析该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制糖、制酒精)。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4)分析该地区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

(6分)一、选择题[2020河北保定摸底]2019年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

“处暑”即暑热退去,秋天将至。

下图示意处暑之日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入秋列车”的运行时间。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城市入秋时间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2.下列因“常年无夏”可能未被列入统计的城市是()A.长春B.海口C.太原D.拉萨3.据图推断,下列城市入春时间最早的是()A.南昌B.南京C.杭州D.郑州某年暑假期间,一位地理教师野外考察时拍摄到我国某地地带性植被和河流景观照片(如下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武夷山区D.呼伦贝尔5.图示景观所属的干湿区和温度带最可能是()A.湿润区暖温带B.半湿润区中温带C.半干旱区亚热带D.干旱区暖温带“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区。

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

据此完成6—8题。

6.“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①品种差异②播种期差异③熟制差异④种植技术差异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稻客”现象表明我国()A.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B.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C.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D.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8.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水稻种植区()A.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B.劳动力增多C.经济收入减少D.机械化水平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其形成受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和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尽相同。

读图1和图2完成9—11题。

图1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分布图图2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域空间分布图9.山西省目前较为稀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是()A.民俗和民间文学B.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传统戏剧C.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D.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10.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蒸馏酒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的原因是该省()A.雨热同期,蔬菜种植范围大B.面积广,适合耐旱的五谷生长C.交通发达,与外界交流方便D.夏季气温高,饮食要求寒凉11.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有“中国煤都”之称,发展历史悠久,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匮乏,原因是其()A.纬度较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B.水土流失严重,文化遗产被破坏C.片面发展煤炭经济,不注重保护文化遗产D.经济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二、非选择题(共39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

白银市已发现矿产45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

1965年,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青岛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厂内迁部分设备和职工,建立了以女性职工为主的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

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

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

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近年来,白银市开始进行城市转型,将城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

(1)简述白银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6分)(2)分析建立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的主要目的。

(6分)(3)推测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可能原因。

(6分)(4)你认为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6分)13.[2019江苏扬州考前调研,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

材料二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三下表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表。

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产业(含油气)、旅游产业、热带特色农业、金融服务业、文体产业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加工、教育培训与文创等(1)简述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分)(2)说出与北部湾城市群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特点。

(4分)(3)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同,试分析原因。

(5分)(4)分析加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3分)第十八单元中国地理1.C题中文字信息表明,该区域为我国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区域,大致处于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选项C符合题意。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界线,该界线不符合文字描述的情况,A排除。

冬季1月平均气温接近0 ℃的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这不是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不符文字描述的情况,因此B、D排除。

2.B根据前面的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多大风,过度放牧和耕作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化严重,选项B符合题意。

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这是青藏高原区的农业特色,A错。

该区域属于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C错。

当地降水较少,河流水量一般不大,水能资源不算丰富,D错。

3.A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可知,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且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选项A正确。

4.A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容量最大的地区,而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选项A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