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25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
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
(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
2、讲授新课
(1)信息的概念
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
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
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
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
(2)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
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教师讲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那么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呢?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并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

(板书)信息技术
(3)信息社会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张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社会发展现状。

教师提出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具备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出信息社会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师提出论题:是什么发展使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

带领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最后,和学生一起思考,成长在信息社会里,我们应关注哪些信息?
(板书)信息社会
3、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即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

4、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四、板书设计
信息和信息社
1、信息
2、信息技术
3、信息社会
五、教学反思
信息的定义外延很大,学生不能轻易领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