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姬冬玲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定义:人对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是在个体成长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的觉知。 作用: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人的行为、动机等人格 因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是关系到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导致相同的行为、结果 自卑——放弃所有机会
幸福与满足
自我描述问卷(简称SOQ) 三种形式,SDQI型、SDQII型和SDQIII型,分别适用小学生、
中学生和大学生。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称TSCS) 美国心理学家费茨编制;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行为
国内研究现状
总体趋势: 整体性研究,对大学生,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
展特点和趋势的研究;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学业不 良)等关系的研究
研究对象分布: 研究对象大多都是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
而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殊群体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研究相对较少
内容上:
(1)近 20 年:探讨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的 关系,且集中在英语、语文、数学三门学科上, 涉及其他学科相关性的研究较缺乏。
(2)虽有大量关于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但 各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影响程度,各因素之间的关 系程度还不明晰。
青少年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较高
马斯:数学成绩和数学自我概念有很大的相关性,与其它 领域相关性较小,与四个非学业领域不存在相关。
宋剑辉、郭德俊(1998 年):语文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高 相关,数学成绩与数学自我概念高相关。
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五、研究的不 足
理论上:
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都是建立在西方自我概念模 型和理论基础之上,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模型。
古柏史密斯:自我概念与父母的满意度、教育兴趣,以及父 母在家庭中参与的教育活动有很大关系
罗杰斯:自我概念和心理康复存在着密切的相关,他指出现 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诱发神经症的一个原因。
测试量表
自尊测量问卷(简称SEI) 古柏史密斯:用自尊作为自我概念的操作定义
Piers和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简称CSCS) 维度: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
王振宏(2001):初中生自我概念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一 定的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得到问题解决、 寻求帮助应对挫折和烦恼
曾向(2001):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对于具体的身体指 标的看重程度呈下降趋势,对健康等综合指标的重视程度提 高,年级越高对性功能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姚计海(2001) :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与学业成绩 有 相 关 性 ; 女生在整体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 念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
黄希庭、陈红(2002)身体自我评价维度:身体相貌特 征、身体运动特征、身材特征、性特征和负面特征
研究成果
周国韬等(1996):11-15岁学生的各项自我概念(身体自我除 外),基本表现出U字形发展趋势,初一(13岁)是自我概念发 展的最低点。
李德显(1997):大学生自我概念在一年级到二年级呈下降趋势, 二年级到三年级呈上升趋势,三年级、四年级呈下降趋势
林崇德(1995):自我概念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 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内心的自我印象。 (自身存在、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的认识)
黄希庭(1996):是具有评价性并且能与他人区分的,个人对自己 各方面的知觉
詹启生(2003):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以及关联四 种自我特征的态度。
研究层次
研究机构(前10)
学科分布(前10)
关键词(前20)
研究机构(前20)
研究层次
研究领域
研究关键词
*以“自我概念的发展”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有 3610条结果,从1982年开始,最多集中在2010年,基 础研究占主要,以西南大学的郭成贡献最多,16篇,机 构是华东-167篇,分布学科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较多;关键词还是以“自我概念”居多;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研 究
• 明确: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和一般自我概念的 研究基本一致,但存在自身特点。 • 研究范围、对象:国内、青少年
青少年自我概念存在发展关键期
U 字型自我概念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关键期在七年级(13岁左右),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存在提前和 推迟。
米德:自我是通过接受别人(社会)对自己的有组织的态 度系统而形成起来的。
罗杰斯:是一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的综合看法,包括个人对 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与人、与事、与物的关系等多方面 的集合《论人格成长》
古柏史密斯: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谢弗尔森: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 知和评价来自于个体的经验及对环境的认知。
* 以“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为检索词全文检索,共计 173条,从1986年开始研究,2010年居多,湖南师范大 学的凌辉;以西南大学研究最典型——8篇;都是硕博 论文,而且引用率很高;研究主要分布在“心理学”学 科;以青少年、中学生、初中生群体为主;
谢谢观看
罗杰斯观点
四、理论发展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青少年群体相关研究 4.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不足
国外研究现状
总体趋势 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量表
含义类
詹姆斯:“主体我”和“客体我” 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 《心理学原理》 库利:提出“镜中我”自我概念是通过与他人的人际交往 而产生的。
•解释经验:不同自我概念下做出的评价决定经验对个人的不 同意义
梅德维克的研究: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感觉不如铜牌得主快乐 •决定期望:人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受自我概念引导
伯恩斯《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 论述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
三、自我概念的特点
1、是对自己的知觉,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2、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不是存在于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自我 经验。 4、由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潜意 识),通常能被人觉察。
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不平衡性
身体自我:呈现波动性,男生比女生更满意 学业自我:男女差异较大,男生的数学自我强于女生,而女生 的语文自我强于男生。 同伴自我:男生的同伴自我概念比女生滞后一年,最低点在八 年级。
自我概念发生突变的时期
生理: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高峰的青春期,身高、体重剧增, 性成熟开始,开始意识到生理自我。 心理: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把“现实的自我”和“过去的自 我”相比较,并过度到“未来的自我 ”。 社会:获取外界信息量的增加,开始关注作为客体的“我” 和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他人的评价,逐渐按照内化 的社会标准来改造和重塑自己的自我概念。
结构研究
林崇德:自我概念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 有组织的认识结构。
董奇与沃特金斯(美):在莎沃森模型的基础上,将自我概念 的结构具体分为八个维度,包括生理能力/运动,生理外貌、 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语文、数学、学校及一般自我概念
曾向(2001):主要从相貌、运动特征、性征、负面特 征、健康、身材和视力7个维度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的 发展特点
谢弗尔森:多维度多层次自我概念模型(重要转折点) 完整的自我概念:有组织性、多维性、等级性、稳定性、
发展研究
哈特: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自我概念 逐步抽象,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也不断增 加。
弗瑞曼:自我概念的发展呈曲线变化。 从幼年期到青年早期呈下降趋势,而后趋 于平缓,再不断上升至成年早期
金盛华:教师在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中发挥着长期、重要而 持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难被其他影响源所代替。
弗洛伊德: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将自我概念分为本我、 自我、超我
马科斯:提出可能自我与动态自我的概念。 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结构研究
詹姆士:身体、物质、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的总 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开创研究先河)
桑、哈特:自我概念的等级模型。 学业自我概念:能力、成就、班级。 个体能力成功的信念;现实成就的情感和知觉;班级 活动的自信。 非学业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自我表现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子成分研究较少(学业自我、身体自我、 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
概念研究
朱智贤(1989):又称自我观念,由知、情、意三种成分所组成 的个体对个性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系统。(《心理学大词典》)
张春兴(1992):自我概念是多维度、有层次、有组织的结构, 是个体对自己多方面的知觉。 (性格、能力、兴趣、欲望、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事物 的经验、对生活目标的认识与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