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发展

教育学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发展


我一定会 做得更好!
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 自我中心期或第一反抗期:以生理自我形 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0-3岁左右的时期。 ● 以社会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3岁 左右到11、12岁时期。 ● 第二反抗期:以心理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为 主要内容的12岁左右到成人时期。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及特点
● 前瞻性的时间观与混淆的时间观 ● 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 ● 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 ● 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 ● 服从与领导的认同 ● 价值观形成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 调适
● 一、自我认识的偏差:“自我中心”、“从众”
● 自我中心者的表现: ●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三、自我意识的特征和作用
1、自我意识的主要特征
自我意识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客观性 自我意识的形象性
我是一个怎 样的人?
2、自我意识的突出作用
目标导向作用 自我控制作用 内省作用 激励作用
我本想去上自 习的,可。。。
我真差劲!
我很棒吧!
我最棒, 干吗听别 人的。
方法一:改变“现实我”以实现“理想我” 方法二:改变“理想我”以适应“现实我”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正常的, 是追求“现实我”与“理想我”的统一
生理自我
● 婴儿刚出生时尚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 ● 8个月了解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 有反应,也才逐渐了解自己和外在世界是 分开的、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但人我不 分、物我不分。 ● 在3岁以前,其对自己的认识是以躯体为主。
自我中心的克服:
● 正视社会现实。 ● 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 其他人想想。 ● 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 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

众:
● “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 “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 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 做。
● 从众具有两重性: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消极的自我体验:孤独感、自卑、自负
● 孤独感:由于主观我与客观我不一致, 得不到他人思想上的理解与情感上的共 鸣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 ● 克服:主动交往;换位思考等。
过分自卑者的表现:
● 自我形象不稳定,过分关注别人对自 己的看法; ● 对一切事情都特别敏感,很容易产生 挫折感; ● 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有 严重的孤独感; ● 缺乏竞争意识。
活动二:独特的我 (我的长处和限制)
● 请认真地自行填写下表。 我的长处 我的限制
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 青年大学生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 ● 我现在想要什么? ● 我有何身体特征? ● 父母如何期望我? ● 以往成败经验如何? ● 现在有何问题? ● 希望将来如何?
● 青年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建立表现在:
斯芬克斯之谜
● 斯芬克斯是希腊 神话中以隐谜害 人的怪物,埃及 最大的胡夫金字 塔前的 狮身人面 怪兽就是他。他 给俄狄浦斯出的 问题是:什么东 西早晨用四只脚 走路,中午用两 只脚走路,傍晚 用三只脚走路?
本章重点:
● 自我意识概述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缺陷与调适
●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
● 他人的反馈 ● 反射性评价 ● 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 ● 社会比较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时间上的“延缓偿付期”
空间上的“自主性”
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 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 ●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 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 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主体我
客体我
自然我
主观我 I
社会我
客观我 Me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结构: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内容: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观念形态: 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
作 用:积极自我 消极自我
案例:小丁来自农村,当年因家境不佳,所以以优异的成 绩“屈就”某师范大学.这使他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一种比 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差的感觉.他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一历 程.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 也为生计奔波.在别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而 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只是自己一种无奈的选择.平常的 他可以与周围的每个人融洽相处,加上他的阅历较多,所以总 会有新奇的事说给他人听,让人感觉似乎他是个很开朗的 人.但他说这不是真实的他,他不敢与人谈家,谈学校,谈那 份奔波的辛苦,因为这些都是他心底最隐秘的东西,是他感到 极度自卑的地方,想改变却又是徒劳的,他认为这个曾存在过.
社会自我
● 三岁到青春期,开始学习性别角色、 社会规范,价值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 通过团体生活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 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为何等等。
心理自我 • 青春期至成年,心智逐渐成熟,个 体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个人 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开始形成。
• 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对未来目标的思 索都会于此时期出现。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
● 人文主义者喊出了“我是凡人,我有凡人 的要求” 。 ● 笛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 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 辟论断。
2019/1/6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涵 义
● 定义:自我意识是 人对自己的生理状 况、心理特征以及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的认识、体验和愿 望。
● 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活动一: 20 个我是谁?(WAI技法)
● 写出20句“我是怎样的人” ● 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 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男生”这样的句 子: ● 我是一个 的人。 ● 我是一个 的人。 ● ……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
● 积极自我的建立:自我肯定 ● 消极自我的建立:自我否定 ● 自我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