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产技术推广中心xx 年1 月目录第一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31、1 项目名称、31、2 项目建设单位、31、3 法人代表、31、4 项目单位所有制形式、31、5 建设地点和项目区基本情况、31、5、1 建设地点、31、5、2 项目区基本情况3第二章建设方案62、1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62、1、1 建设规模62、1、2 建设内容62、2 建设规划和布局、72、3 主要技术措施72、3、1 主要技术、72、3、2 建筑方案、82、3、3 设备方案92、4 建设期与实施进度安排、9第三章投资概算103、1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103、2 项目投资概算、103、2、1 基础设施投资、103、3资金的使用与管理、113、3、1 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113、3、2 自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11第四章项目建设预期效益、124、1经济效益124、2 社会效益12第五章项目组织与管理、145、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145、2经营管理措施155、2、1 项目建设阶段管理措施155、2、2 项目竣工后管理措施165、3 技术培训16附录17第二章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3、项目主管部门:宜都市财政局4、项目承建单位:宜都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5、项目负责人:(二)项目背景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
目前,总产量达1、1 亿吨,贸易量位居农产品第三位。
xx 年我国柑橘总产量达2000 万吨。
近几年来,宜都市的柑橘产业发展迅猛,xx 年面积达28、7 万亩,产量34、77 万吨,柑橘系列产值达到15 亿元,已成为全市29、2 万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柑橘面积与产量均占居湖北省第二位。
利用柑橘无公害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措施实施的柑橘精品果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柑橘精品园生产的精品蜜柑以其果形端正、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营养丰富,果第二章建设方案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2%以上(最高达14%),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的好评,农业部、省农业厅领导多次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宜都市柑橘标准化建设项目区位于柑橘主产区的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和陆城镇,项目区连片,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岸,紧邻318 国道,水陆两路交通便捷。
项目区形成于上世纪七年代优质蜜柑基地的建设基础上,随着水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较有名气的蜜桔生产基地。
但由于受过去“矮密早丰”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桔园密度偏大、建园质量不高、部分桔园树龄老化(有的已达40 年以上,都陆续达到了柑橘栽培的经济寿命年限)等突出问题,且基地内的渠系、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老化,基地配套建设亟待升级改造。
因而,建设宜都市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显得尤为重要,也分必要和可行。
(三)项目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落实好xx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的通知》(财第二章建设方案办农〔xx〕1 号)、《湖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加快柑橘标准化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县)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柑橘产业生产能力和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宜都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编制本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二、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一)宜都市柑橘产业发展概述宜都市地处武陵山余脉,位于鄂西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 ,地处东径111°05′47″—111°36′06″,北纬30°05′53″—30°36′03″之间,东邻枝江,南接松滋,北与宜昌,西南与五峰、长阳毗邻。
全市版图面积1357km2,其中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8、4%,平原占11、6%,市内平原、丘陵、半高山呈梯级分布,西南高,东北低,海拔38-1081m。
是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多年的年平均温度16、7℃ ,≥10℃ 活动积温5354、4℃ ,年降雨量1233、8mm,且雨热同季,无霜期第二章建设方案273、3 天,年均日照时数1641 小时。
地理、气候条件极适合柑橘的生产发展,是全国柑橘区划中宽皮柑橘最适宜区。
宜都地处鄂渝湘三省交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从市政府陆城至三峡机场仅25 公里,市域内有宜昌、枝城两座长江大桥,有我国九大水铁联运港之一的枝城港,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构筑起立体交通网络,柑橘产品外销分快捷、方便。
宜都市柑橘规模优势明显:截止xx 年,宜都市柑橘28、7 万亩(挂果面积17 万亩),产量34、7 万吨。
xx 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产达到2040 公斤 /亩,全市人均占有柑橘总量达到 0、88吨,xx 年水果总产值4、1 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柑橘系列加工产值达到15 亿元。
宜都柑橘曾于2001 年被农业部、外经部定为首批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2002 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柑橘生产优势区域,同时纳入全省九大农产品优势区域规划;2003 年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优质水果工程示范县(市)和无公害创建示范县(市);2004 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
宜都市同时还是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县第二章建设方案(市);全国柑橘富民强县项目示范县(市);全省优质柑橘板块重点县(市)。
宜都蜜柑荣获xx 年度湖北省大名牌农产品,xx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水果大市”。
宜都市柑橘苗木繁育体系健全:宜都建有大型柑橘苗木繁育场5 家,其中位于宜都市枝城镇大堰堤村的湖北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该场于2002 年3月正式动工,xx 年5 月第一期项目建设完工,总面积1900 亩,其中:核心区100 亩,示范园及育苗圃1800 亩。
拥有种质资源圃10 亩,采穗圃40 亩,母本园20 亩,组织培养和检测化验室1200 平方米,网室1644 平方米,温室2496 平方米,引进储备了国内外优良柑橘品种100 多个。
目前已向社会提供优良苗木700 多万株,销到湖北、湖南两省近20 个县(市)。
另外,宜都市具有20 多年柑橘容器育苗的经验和500 多人的专业嫁接队伍,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有规模化育苗的土地条件和隔离设施。
宜都市柑橘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狠抓龙头企业培育,积极开展柑橘产后加工,是我市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
我市从1999 年开始引进意大利洗果打蜡生产线设备,到目前全市共有产后商品化处理90 家,共第二章建设方案有柑橘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包装生产线95 条,年加工能力70 万吨。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 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18 家,定单面积达到40 万亩。
湖南石门、澧县以及本省的松滋、公安等周边县市柑橘客户也将柑橘运到我市进行初加工后集中销售,鄂西南最大的柑橘初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在我市基本形成。
此外,还有16 家企业在外省市投资建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辐射带动了省内外果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2003 年,我市引进浙江丰岛集团宜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走向成熟,年产量已达到20000 吨,产品全部销往欧洲,每年就地解决我市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 余人,为农民直接增收500 多万元。
目前全市桔瓣罐头加工企业达到4 家,年加工能力5 万吨。
另外,有占地2000㎡的通风贮藏库1 家,一次容量2000 吨。
还有制造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的企业2 家,可年生产各类型号水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00 多条。
全市还有柑橘生产合作社21 家,在我市柑橘产、供、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柑橘健康发展。
宜都市柑橘品牌初见成效:宜都历来重视柑橘品牌建设,全市柑橘基地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认证了4 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
具有自第二章建设方案主知识产权的鄂柑2 号新品种已于2004 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面向省内外推广,全市种植面积达10 万余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宜都蜜柑”集体商标于xx 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以其品质上等,被评为全省大名果,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
xx 年8 月,宜都市柑橘协会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全省获得证书的6 个单位之一。
登记保护的产品为“宜都蜜柑”,生产基地1、5 万公顷,年产量23、4 万吨。
宜都市柑橘生产保障体系健全:一是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分重视,柑橘产业的发展将柑橘产业纳入我市“ 一五”规划中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列入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首。
对柑橘产业的发展实行“六个一”的领导责任制,即一名市级领导、一名科级干部、一套技术专班、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并成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无公害食品宜都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了柑橘标准化生产体系。
二是资金投入力度大。
市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给予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本级财政每年直接用于扶持柑橘发展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