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件

传染病与免疫复习课件


D 出生后才产生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5、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是
√ A 打退烧针 B 打止痛针 C 打破伤风针
6、下列有关计划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打消炎针
A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B 给一周岁的婴儿口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C 通过接种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
指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 ②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 如 空气 传播、饮食 传播、接触 传播、 生物媒介 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
指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 和 流行性 的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三个基本环节 , 缺少 其中任一环节 都流行不起来
典型例题解析
10.下图中甲与乙是同班同学,甲为流感患者,回答: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来看,甲是 传染源 。
(2)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飞沫、空气 。
(3)由于甲得了流感而乙被传 乙

染也得了流感。那么,乙在患病
前属于 易感者 ,患病后属于 传染源

(4)为了预防流感,你认为甲的行为应注意哪些
4.传染病的预防施: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
预防传染病,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 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在三 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 综合措施 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1.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黏膜 ,功能是 阻挡细菌侵入 , 乳酸、胃酸、和酶还有 杀菌作用 作用,呼吸道粘 膜上的纤毛具有 清扫异物的作用 异物的作用。
11、正在患肝炎的病人属于
A .病原体 C .传播途径
√B .传染源
D .易感人群
12、 下列属于免疫的是
√A .扁桃体发炎
C .跑步喘气
B .胃肠蠕动 D .皮肤出汗
13、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
这一措施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B.消灭病原体 D.保护易感人群
非特异性免疫
F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G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H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J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特异性免疫
K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预防麻疹
特异性免疫
L某些人吃鱼、虾后引起过敏
特异性免疫
M器官移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特异性免疫
N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
8、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医生给威恩斯 换上的新脸属于_抗__原__,换脸后的反应 属于__特_异__性__免__疫___免疫
______会_有__感_染__的_危__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年5月,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
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 毒分别属于( D )。 A: 传染源、病原体 B: 传播途径、传染源 C: 病原体、传染源 D: 传播途径、病原体
4.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 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C ) A.隔离狂犬病患者 B.按规定给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C.生吃的瓜果要洗净 D.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构,只有___蛋_白__质____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___核__酸_____分子。
(4)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你选择艾滋
病毒的外壳还是选择病毒体内的RNA作为疫苗?为什么?
______外_壳__因__为_外__壳_具__备__病_原__体_的__一_般__特_性__且_不________________
7.2014年3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 较以往明显增加.当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 内不会再患此病,图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 曲线((1)表示首次感染(2)表示再次感染)的 是( C)
花,“牛痘”对于人来说是 (D )
①抗原 ②抗体 ③传染源 ④病原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D 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有可能不再患传染病
7、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
人的身上来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A 抗原、特异性免疫
B 抗体、特异性免疫
A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8、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
√A 结核病
B 乙型肝炎
4.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是 生来 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 叫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后才建 立起来的,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起
5.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 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 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 抗原物质 ,或人体本身 所产生的 损伤细胞、肿瘤细胞 等,以维持人 体健康。
C 天花
D 破伤风
9、下列哪种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A 肾脏移植
B 艾滋病治疗
C 非典治疗
D 花粉或食物过敏
10、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国外农产品进入我
国的量不断增大,进入境内的农产品,必须检疫才能
出售,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均不正确
方面?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
传染他人。
√ 1、 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A 人体内的杀菌物质
B 皮肤和粘膜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
D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溶菌酶具有杀菌的作用,其原理是
√A 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
B 直接吞噬病菌,消灭病菌
C 溶解病菌的细胞核,使病菌死亡
典型例题解析
9.有一次,小浑全家吃毛蚶,这些毛 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 有煮透,结果小浑吃了后,患了甲肝。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 甲肝病毒 。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
“吃不洁毛蚶”属于 传播途径 。 (3)小浑患病前属于 易感人群 ,患病
时成为 传染源 。
D 以上三种作用都具备
3、 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产生的时期是
√A 出生以后
C 先天性的
B出生以前就已具备,出生以后不断完善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是
A 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B 人人生来就有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 出生后才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5.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 理论依据是( D) ①近亲结婚易带来辈分及称谓的混乱
②亲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 ③近亲男女生活习惯相近
④近亲结婚后代患传染病的机会大
⑤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 D. ②⑤
6.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 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白百破疫苗 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等三种疾病. 这种进行预防接种的方式称为( D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14.人类对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的方法,请分析以
下几个题目: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A.性接触传播
B.握手.共同用餐传播
C.蚊虫叮咬传播 D.共用毛巾
(2)在非洲有极少数人天生不会感染艾滋病,他们具有的这
种免疫力是属于(A)
A.先天性免疫 B.后天性免疫 (3)HIV在免疫学上称为_人__类__免_疫__缺_陷__病_毒__,它不具备细胞结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是保 卫人体的。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 的 细胞壁 ,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中的 吞噬细胞 , 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 皮肤和黏膜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 病原体的 特殊蛋白质 ,叫 抗体 ;引起人体产 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叫 抗原 。
错题解析
1.预防传染病时,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 相结合,抓住主要环节,对蛔虫病等消化道 传染病防治的重点措施是C( )。 A: 控制传染源 B: 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 D: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2.对义务献血者献出的血液进行HIV检测,
能有效预防输血时艾滋病的传播。从预防传 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B )。 A: 保护易感人群 B: 切断传播途径 C: 控制传染源 D: 消灭病原体
9.在一次体检时,发现小王体内没有乙肝抗体, 医生建议他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 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_抗__原__、特__异__性__免__疫。
10.器官移植手术中,被移植的器官 不易成活,它相当于_抗__原___。
11、为了预防小儿麻痹症,4周岁以下的 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能在体内产 生__抗__体____。
“传染病”与“免疫”:
特点
预防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病原体 传染病
免疫的类型
传染病概念 免疫(抗原抗体) 计划免疫
免疫的三道线
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概念
1.传染病: 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够在 人与人 或 人与动物 之间传 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2.病原体: 引起疾病的 细菌 、真菌 、病毒 和 寄生虫 等生物。.
6.免疫的功能有三个方面: 一是清除体内 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 二是抵抗 抗原的侵入 ,防止疾病产生; 三是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异常细胞。 当 抵抗抗原侵入 功能过强时,进食某些食 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