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组分解”教学案例-精选文档

“分组分解”教学案例-精选文档

“分组分解”教学案例
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是初中数学的一个教学难点。

每年教学到这个地方,我都特别重视,特别下劲。

尽管我为此付出了很多,但是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总有个别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为了攻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外,还积极到计算机网络上检索同仁们的教学录像,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

教学过程如下: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因式分解的方法?生:提取公因式法,利用公式法。

师:怎样分解因式a(m+n)+b(m+n)?
生:提取公因式(m+n)得(a+b)(m+n)。

师:怎样分解下面这个因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am+an+bm+bn。

师:(少顿。

做思考状)如果我们能够把它转化成a(m+n)+b(m+n),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什么?谁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甲:先把它分成两组,再提取公因式am+an+bm+bn= (am+an)+(bm +bn)= a(m+n)+b(m+n)。

师:说得很完整。

到了这一步,再提取公因式(m+n),就得到了因式分解的最终结果(a+b)(m+n)。

(教师指着解题过程,面对学生,提高音量)这种先对因式分组,再进行分解的方法,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因式分解方法。

(板书课题《分组分解法》)
师:谁能够根据我们刚才的因式分解过程,给分组分解法下一个定义?请同学们思考1分钟。

教师从众多举手的学生中,指定一位站起来回答,自己板书定义: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师:我们刚才为什么要把am+an+bm+bn分成(am+an)和(bm+bn)呢?而没有分成其他组呢?这里有什么潜规则?(少顿)这就涉及到分组的原则问题。

(板书“原则:”)请同学们观察分成的两个组,看它们有什么特点?我要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乙:每个组都有公因式。

师:对。

分解后,每个组都有可以提取的公因式。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进行因式分解。

如果所分的组没有公因式可提取,那么分解将无法进行,也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所分的组里要有公因式。

(板书:原则1:分解后,每个组都有可以提取的公因式。


师:看一看,想一想,分的组还有什么特点?
生:组与组之间还有公因式。

师:只有当组与组之间还有公因式可提,分解因式的工作才能继续进行。

所以,分组的第二个原则是“组与组之间还有公因式”(板书:原则2:组与组之间还有公因式。

)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把这两个原则熟记下来。

教师指定学生读这两个原则,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不看黑板叙述这两个原则。

指出,今后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的时候,首先要用这两个原则衡量自己的分组。

所分的组符合这两个原则,分组的方法基本上是对的;所分的组违背了这两条原则,因式分解无法继续,要重新分组。

板书两道例题:
1、-ab+ac-bc
2、2ax-10ay+5by-bx
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做第一题,其他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做。

演板结束后,组织学生评价演板情况,用分组的原则分析演板的分组情况(-ab)+(ac-bc)=a(a-b)+c(a-b)=(a+c)(a-b),再一次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分的组一定要有公因式,组与组之间也要有公因式。

师:谁有不同的分组方法,请奉献给大家共享。

学生丙:还可以这样分组分组:(+ac)-(ab+bc)=a(a+c)-b(a+c)=(a-b)(a+c).
师:(提醒学生)分组的方法是不唯一的。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做第二题,看谁找到的分组方法多,解答的速度快。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

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分组方法。

方法一:2ax-10ay+5by-bx=(2ax-10ay)+(5by-bx)方法二:2ax-10ay+5by-bx=(2ax-bx)-(10ay-5by)师:分组的方法不同,有可能会影响到解题的难度。

解题时,要多想一些分组方法,从中筛选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用大屏幕出示一组练习题:
1、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2、分组时应该遵循和。

3、把分解因式,分组方法不当的是()
A、
B、
C、
D、
全班同学在一起回答第一、二个问题,第三题指定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这一节课即将结束,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一课学习了什么?给大家1分钟时间,看谁总结的最完整。

生:1、分组分解的定义: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2、分组的原则:分解后,每个组都有可以提
取的公因式。

组与组之间还有公因式。

3、分组分解的性质:分组的方法可能不唯一,但因式分解的结果一样。

这是一节传统的数学教学课,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仔细研究,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先实践后理论,降低难度。

这一课的核心是分组分解法的定义和分组原则,关键是分组的原则。

要使学生掌握分组分解法,必须使他们掌握分组分解法的定义和分组原则。

“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按照这样的规律教学,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学的内容。

2、确立分组原则,难点不难。

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难就难在分组这第一关。

分组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分组方案可以分解到底,有的分组方案不能够分解到底,学生不知道怎样分组才能使分组进行到底。

这位教师针对这一难点,提出了分组的原则,把灵活多样的分组程序化。

3、抓住解题关键,突破难点。

这一课的关键是运用分组原则进行分组。

这位教师用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教学例题、练习题、课堂作业。

每次演练,都反复强调分组的原则。

大量的演练使学生熟悉了分组的方法,掌握了分组的技巧,也就不觉得分组分解法难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