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本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我在执教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牢牢抓住“美丽”这个题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繁就简,通读析读、研读、品读,引导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
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预习准备的成果,组织大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一位美丽的伟大的女性朋友。
请看她是谁?——-玛丽居里,对她你有那些了解?生1:法国物理学家,原籍波兰。
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
生2:提出“放射性”这个词。
镭放射出来的射线可以杀死癌细胞。
生3: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生4: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生5:她是自学上的大学。
师:看来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梁衡为纪念玛丽居里写的一篇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二、质释课题浓缩全文师:是什么样的“美丽”能够经久不衰,跨越百年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美丽”字眼的语句。
生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因为她在这里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
生2:镭有极美丽的颜色,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对镭的研究中,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生3: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师:文中的美丽可以说无处不在,让我们将这点点美丽串联起来,请听朗读。
……师:听了朗读,我们初步感知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让我们洞察美丽的内涵,感悟美丽的实质。
首先让我们看看报告会上居里夫人的形象。
三、品析出席会,体会形象美师:请大家自由读居里出席法国科学院大厅的段落。
生自由读。
师:居里夫人那美丽、庄重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定格在你的心中了吗?请看填空。
师:她的脸庞是——生:白净端庄。
师:她的衣着是——生:一袭黑色长裙师:她的眼睛是——生:微微内陷师:她的神情是——生:庄重又略显疲倦,坚定又略带淡泊。
师:请问“淡泊”是什么意思?生:淡泊是不看重。
师:那么“淡泊名利”呢?生:淡泊名利的意思是不看重名利。
师:那你说居里夫人算不算淡泊名利的人?生:算!师:我们说一个人具有淡泊名利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居里夫人的神情就有一种淡泊之美。
师:居里夫人出席如此盛会,竟然“略显疲倦”!“略显疲倦”用在这里彰显她的美丽,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试想能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这样的大场合,以你看,她应该是什么神情?她为什么会略显疲倦呢?生1:神采奕奕又略显紧张。
生2:精神抖擞。
师:是什么原因会使她略显疲倦呢?生1:因为她为做这场报告做了很大的准备。
师:不能说是很大的准备,应该是——生1:精心的准备,花费了很多心思。
生2:从下文中我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镭付出了太多的艰辛。
所以她才会略显疲倦。
师:她不仅发现了镭,而且怎么样?生3:而且还想提炼纯净的镭。
师:同学们能联系下文,读懂居里夫人略显疲倦的原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就快速找出居里夫人提炼镭过程的内容,用曲线画出来。
四、研读提炼镭,品析追求美师:请一名同学读读这一段。
一生读该段。
师:从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你能读懂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并思考每句话,像教师这样做批注。
师:请大家来汇报一下。
生1:我读的这样一句话“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我的批注是:居里夫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实验室条件及其简陋。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破棚子呢,请看补充资料。
“破木棚就是一个停尸棚,棚里有好几个天窗,夏天阳光直射进来,里面闷热得像个蒸笼,天一下雨,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居里夫人就把漏雨的地方用粉笔圈起来,不敢把仪器和笔记本放在禁区里。
冬天却冻得可以结冰,因为四处透风。
木棚连个烟囱也没有,有害毒气弥漫整个屋子,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是这样一个破棚子,居里夫人却提炼出了镭。
师:还有谁做了批注?生2:我从“终日”这个词中看出,居里夫人的工作时间长。
师:终日也就是说从早到晚一整天。
师:是啊,当晨曦微露时,她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师:夕阳西下时,她——生: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师:烈日炎炎时,她——生: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师:大雪纷飞时,她仍在——生: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直练了三年九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练出了0、1克镭。
生3:我从“三年九个月”中批注了:“居里工作时间长,历经时间久等。
”师: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幅难忘的画面,我们看“烟熏火燎”这个词,有三个字都带火,老师告诉你熏字下面的四点底,那也是火字旁的变形。
看到这个词,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谁能描绘一下。
生1:我能想到,在那烟火弥漫的实验里,居里夫人一手搅拌着矿渣,一手捂着鼻子,不停地咳嗽着,偶尔会有沸腾的矿渣蹦落在她的手上,留下点点伤痕。
师:还有哪些批注。
生4:我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感觉到好的工作充满了危险。
师:谁能根据大家的批注总结一下:生1:我从四方面总结一下,一是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很差,二是她工作时间很长,三是她的工作环境恶劣,四是工作有很大危险。
可见居里夫人为提炼镭付出得太多大多了。
师:是啊,读懂了居里夫人提炼镭过程的内容,我们再看居里夫人那略显疲倦的神情,是不是充满了一种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生1:执着的追求。
生2:坚定的信念。
生3:现身科学的精神。
师:凭着这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献身科学的精神,美丽的居里夫人提取了镭。
师:镭有极美丽的颜色,作者为什么要写镭的颜色美,况且能发出这种略带蓝色荧光的东西不止这一种东西,作者何以称具有极美丽的颜色,用词是不是有过之?你能用书上的话来解答吗?生1:书上说:“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师:写镭的颜色极美丽,其实是为了衬托——生:为了衬托居里夫人的美。
师:这极美丽的结果也让美丽的居里夫人不停地变化着,看她有哪些变化?五、学习变化,体悟美名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读了她这样的变化后,你有什么感觉?生1:我感觉到,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容貌。
师:那你的心情怎么样?生2:我很感动。
师: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事业,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她有什么变化。
生: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请大家读这段话。
师:这是全人类赋予她的崇高的地位,身为女生,你为她?身为男生,你觉得她?生1:我非常崇拜居里夫人。
生2:我们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信念美。
师:是啊!居里夫人的美名,将永远留在人类历史上,留在科学史上,千秋万代,亘古不变!让我们带着无限敬佩之情再读这段话。
生读。
六、回应题目总结全文师:同学们,让我们再看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那居里夫人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现身科学的精神,以及那淡泊名利的品格。
这种美丽何止跨越百年,它可以跨越千年、万年,它就是永恒的美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美丽”有了那些新认识?生1:美丽并不在于外表美,而是在于心灵美、性格美。
生2:内在美在是真的美!生3:一个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美,而在于内在美。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想更多的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吗,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居里夫人传》。
下课!总评: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以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生动翔实的事件,赞美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
文章在充分表现她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展示居里夫人独特的美丽。
语文本来就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
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
闫教师主张“简约”的语文教学,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本课中,她以“美丽”为线,和学生一起挖掘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精巧、学思结合、语文味浓厚,展现了闫老师语文课堂的“独特美丽”。
整节课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智力得到了发展。
她先引导学生紧扣“美丽”这个题眼,以此作为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
先浓缩,再深究,最后提炼,体现了读书时要先读薄、再读厚的一般规律。
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由外表容貌之美到执著的追求之美,再到坚定的信念之美,再到献身科学的精神之美,最后到淡泊名利的品德之美,有层次,有深度,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
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明白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可以穿越历史,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之小进,大疑则大进。
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闫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不失为一个“学思结合”的好例子。
如:从细节处叩问——为什么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神色庄重而有略显疲倦?她的神情为什么坚定又略带淡泊?这样由疑生问,能快速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再如:学生在回答居里的神情为什么略显疲倦时,引用了课文中关于居里夫人从一吨矿渣中提炼镭的事,老师及时用引导性评价:“你能利用下文的故事理解前面的词,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