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


题量分值 7—11题17分 7—11题15分 7—11题15分 8—13题15分 4 —8 题15分
品析小说考点,探求解题方法
——文学作品阅读的主要题型与解题技巧
命题动态
※篇幅
※内容 ※题型 ※答案
考点透视
1.理解并能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2.理解并能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思想,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4.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 5.从不同侧面细致分析人物形象。 6.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7.品味小说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的特点。 8.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 9.能针对小说的主题、人物特点谈自己的心得、启 示、感悟等。
题型
①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③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
环境描写的作用 之解题策略源自①掌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 系起来。
环境描写的作用 之
经典考题
示例1: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 用,写一句批注。( 08咸宁市《一样的渺小》 3分)
示例2: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08株洲市《忽略》2分)
解题原则
※分数原则 ※文本原则
※有效原则
小说课文
《荒岛余生》《喂——出来》《芦花荡》 《最后一课》 《故乡》 《孤独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智取生辰纲》 《杨修之死》 《范进中举》 《香菱学诗》 《孔乙己》 《变色龙》 《蒲柳人家》 《热爱生命》
LOGO
作品主题的挖掘 之
题型
①找出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的理解或看法。
作品主题的挖掘 之
解题策略
①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
②找出表现主题的重点句; ③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概括主题的
基本术语 。
作品主题的挖掘 之
经典考题
08眉山市
考点透视
※情节结构的把握
※人物形象的揣摩 ※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品主题的挖掘
情节结构的把握 之
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 ①概括情节 依次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
②关于情节的安排及作用; ③关于小说线索。
情节结构的把握 之
解题策略
①格式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 怎样” ; ②划分小说的情节结构; ③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 ④了解线索的类型和作用 。
金华市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专题之一:
文学作品阅读
金华五中
童粉英
LOGO
考题回顾
金华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材料一览(2004年—2008年)
时 间 选文 2004年 选自《三月风》 2005年 《一千张糖纸 》 2006年 《那枝康乃馨》 2007年 《鸟 语》 2008年 《母亲,我心中的 灯》
示例2: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 际谈谈你的看法。( 08莆田卷《棉花糖》 6分) 示例3: 请写一则不少于200 字的读书笔记。( 08
绍兴卷《一只土碗》 15 分)
解题步骤
※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
※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
※三凭“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 ※四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之处
经典考题
示例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 简洁的语言概括。 (08黄冈《假币》2分)
示例2:17.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 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 当的内容。 (08眉山《拔掉那颗蛀牙》 2分)
人物形象的揣摩

题型
①指认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指出作用;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④探究小说主人公。 ⑤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⑥梳理某个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
经典考题
示例1: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 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 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 称写出来。( 08年汕头《歪儿》4分)
示例2: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 在文中的作用。( 08 徐州《每一棵草都会开花》3 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 之
人物形象的揣摩 之
解题策略
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②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找关键语句; ③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力争做到全面、辩证; ④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以谁最能反映小说的主题 为判断标准; ⑤人物心理一般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去答题; ⑥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最好的办法是从原文中 找出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1: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
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拔掉那颗蛀牙》 2分)
示例2: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
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 解的?(08潍坊市《怀念一种声音》 3分)
其他题型
※仿写 ※比较
※感悟
补写 链接 评价
其他题型
示例1: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 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 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 出来。(08福州卷《父亲的秘密》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