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 A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7、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8、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9、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10、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11、“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2、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3、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4、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5、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专题六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 、史实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新中国的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建国初期的外交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 70年代的外交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②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⑶中日建交⑷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4、改革开放后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②成就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⑵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6.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7.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8.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9、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10、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感想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1、中美关系的发展19世纪中期追随英法侵略中国:走私鸦片,签订《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19世纪60年代企图侵略台湾。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一战”期间扶植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

20世纪20年代起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

“二战”期间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抗日,中国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为控制中国,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问题分析(1)中美建交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改善对华关系对美国有利。

中国方面:a、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b、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

(2)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0年10月,尼克松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如果我在死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如果我去不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去。

”材料二2006年4月,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胡锦涛指出,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同台湾同胞一道,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但是,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尼克松发表谈话后不久,一帮“孩子们”用“小球推动大球”先访问了中国,这一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尼克松是中美交往史上第几个访问中的美国总统?他访问中国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第一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美建交27年”走过“风风雨雨”,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试举二例说明。

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撞机事件等;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4)结合材料三,思考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问题?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台湾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四、中日关系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1)古代:学习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