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现代科技人物专题
洪仁玕(1822—1864),字益谦,号
吉甫,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人。在 他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和治国方案的 《资政新篇》中,经济上,他提倡对邮政通 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设想与规划,提倡采用有 效的近代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主张发展交 通运输事业,制造火轮车、火船、汽船,以 坚固轻捷为妙,修筑道路,兴办邮政;鼓励 民间开矿、办企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 知识,凡轮船、火车、钟表等等“正正堂堂 之技”,必须学习。 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现代化
蓝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主 和科学!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他在维新变法时期提出派遣留学生,开办
新式学堂,以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于是便 公开提出废 除科举的变法主张。梁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创办,标志 着科技教育在中国体制化的真正开端,极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另外,他还认为:“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故有农学会, 矿学会,化学会,有电学会,有声学会……”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会对 科技发展的作用。因此便在当时流行的《时务报》上发表系统全面 介绍学会的专门性文章《论学会》。在他积极的倡导和宣传之下, 学会观念深入人心,一时间学会林立,如雨后春笋,成为中国近代 科技团体的最初发端,在开风气、广民智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中起 了重要的作用。
詹天佑广东南海人,有“中国铁路之父”“中
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事迹:1905年,詹天佑担任 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 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面对 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 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镇定 地回答道:“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 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 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 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 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 和民族责任心。于是,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终于 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 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辛亥革命后,詹天 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 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 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 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 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 璧束身,以为范例。”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 詹天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 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 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国科技史的内容写进学 术史之中,标志着科学史地位的初步确立。 2.他对中国 近代科技史进行了分期。 3.他从多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 科技为何落后的原因,以他自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通过东 西方文化的比较(从而较早开辟了中国科学文化比较研究的 先河),认识到了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 精神气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从而较早明确地认识到科学发 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这却是三十年后诞生的科学社会学 的研究内容。
京张铁路
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 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 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
究所所长、广州医学院院长。事迹:2003年, 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 SARS(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 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 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 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 予“抗非英雄”称号。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关 键时刻,钟南山临危不乱,显示出科学家的严 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感。 历史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 的医务人员,也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 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 沿的科学家。 此外,钟南山还创立了可供流行病学调查的 “简易组胺气道反应性测定法” 牵头建立了适 合中国人的哮喘治疗方案与指南。 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 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 室创新模式。2007年底国内首家呼吸领域国家 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填补了广东省属、 市属科研机构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空白了 杰出贡献。
冯如广东恩平人近代科技巨匠“中国飞机之父”
事迹:1909年9月冯如驾驶中国第一家飞机首次试飞的成功, 标志着中国航空史的开端,并被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 《旧金山呼声报》等英文日报,分别以《在航空领域,中国 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中国人驾驶自制的飞机在空中飞行》 为题,报导了他制造飞机及试飞成功的经过,大大地鼓舞了 旅美华侨投资支持冯如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信心和兴趣。 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并 且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 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 超过了西方,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1912年2月冯如指导举行中国第一次航空飞行演飞,这是中 外国对冯如事 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使用自己的飞机进行的飞行演习。 冯如成为提出自力更生发展本国航空事业的第一人。 “壮 迹的报道 国体,挽利权”是冯如的代表性思想。面对灾难深重、倍受 欺凌的祖国,他誓言“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 死”。他以自己的航空实践和奋斗历史启示人们:要发展祖 国航空事业,“壮国体,挽利权”就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 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冯如的航空救国思想和实践的正确性, 他为我们展示了航空救国应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