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记叙文是中考必考的文体形式,在中考试题中占有19分以上的分值。

因此,记叙文的复习在整个初三复习阶段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加强了对叙事性文章的考察,其中词语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赏析等是常考题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赏析四种类型题的答题技巧
2.让学生学会运用答题技巧做相关习题
三、说教法:
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这节课以钉钉直播的方式开展网上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谈起,复习并强调文学常识的重要性。

(二)中考记叙文考点: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

(三)阅读方法指导: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参考答案,教师讲解点播,最后归纳出答题规律、解题思路、答题格式等。

(PPT展示)
文章一:
1.分析文章一的情节发展:
开端→老耿头进快餐店点菜不点酒,自带“高粱酒”
发展→老耿头自斟自酌两小时,喝光了“高粱酒”
高潮→老耿头接下自习的孙子,被孙子误会又喝酒后证明自己没喝酒结尾→店主确认老耿头又没喝酒后被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目的: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能够更好地分析文章内容和人物感情。


2.出示考点: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划线的词语。

(1)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

(划线词语的含义)(2)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

(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考点分析:第(1)题→考察“词语含义”第(2)题→考察“赏析词语”
4.探究答题技巧
类型一:词语含义(,)
2010原创: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理解划线词语含义)(2分)中考常考其他设问链接
2008河南10题:结合文艺,谈谈你对第7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2007设问方式同此)
2019四川凉山州16题: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中加点词语“博弈”的含义。

2019江苏扬州21题:谈谈你对小说中“出行”一词含义的理解。

2019黑龙江大庆22题: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
思路一:
1.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
2.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结合语境、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揣摩)
思路二:指示代词:看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联系文章内容推断思路三:修辞义(比喻、借代、拟人)→ 结合语境,寻找本体
实战演练:
(1)稍顿,就静止不动,如一幅古画般定格在那里。

(划词语的含义)答案:“定格”指活动突然停止在一个画面上(表层含义),
在此处指老耿头长久地沉浸在酒的滋味里,表明了老耿头对酒的滋味的怀念(深层含义)。

类型二:赏析词语()
2010原创: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中考常考其他设问链接
2010河南10题: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2019甘肃兰州15题: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2019湖北随州6题:删去第2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2019江苏泰州19题(1):第24段中连用三个“看看”,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第一步:
阅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确定作答区域
第二步:
联系原文以下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需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阐述)
1.情感性作用(表达赞美、批判等思想倾向或感情色彩的词语)
2.结构性作用(连词或者表达情感转变的名词)
3.精确性、生动性作用(细致描摹出人或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4.主体性作用(表达情感,暗含主旨的词语)
5.形象性作用(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的词语)
第三步:
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答题格式:
(语境义)+表现的内容(作用)+感情色彩
实战演练:
(2)两杯酒下肚后,老耿头终于拿起筷子,伸向那盘花生。

(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终于”表明老耿头喜欢喝酒,慢慢品尝,爱酒甚于吃菜。

文章二
1.分析文章二的脉络
以母亲来到城市里的时间为线索,概括母亲做的几件小事:
刚到“我”和弟弟生活的城市,给我们带大包的土特产→刚进家门,进厨房为我们做饭→不熟悉城市环境,只能重复地擦地、叠衣服或无所事事地望着窗外来打发时间→熟悉城市环境后,外出散步、聊天,为了省钱走远路扛南瓜回来
母亲进城后的心理变化:
随时回家看看的小心思被戳破后的尴尬不安→刚进家门后的小心翼翼、胆怯→不适应城市、生活的惶恐茫然→熟悉城市生活后的兴奋喜悦
2.出示考点: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2)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第7段的划线句子
3.考点分析:第(1)题→考察“限定角度赏析句子”第(2)题→考察“任选角度赏析句子”
类型三:限定角度赏析句子(,,,,,)
2020原创: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分)
中考常考其他设问链接
2017河南9题: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

2014河南8题:品读第3段和第6段,从人物描写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013河南9题:品读7—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012河南10题: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描写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
类型四:任选角度赏析句子(,)
2018河南8题:下面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4分)中考常考其他设问链接
2008河南9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019甘肃省卷9题: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做批注。

2019四川雅安11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内涵很丰富,请赏析。

4.分析答题技巧
类型三、类型四都属于句子的赏析类型三属于出题人限定答题角度类型四属于自己选择角度,解答这两种题的技巧:掌握多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多角度赏析句子:
第一类:从用词角度赏析句子
1.动词/形容词:XX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2.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
富于音韵美。

3.拟声词:运用拟声词XX,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第二类: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拟人:把XX人格化,赋予XX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
达了……的感情。

3.夸张:突出了XX的……特点,使XX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4.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强调了……内容,突出了……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
思想)
6.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7.反复:突出了……(意思),强调……(情感),富有感染力。

第三类:从描写角度/描写方法角度赏析句子
1.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形,表现了人物……心理,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了……情感。

2.景物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如触觉、听觉、视觉等描写),点明……背景,渲染……气氛,衬托/烘托人物……心情/形象。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第四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铺垫、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第五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第六类: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
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第七类:把握内容及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心中的喜悦比作汹涌起伏的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熟悉城市生活后,为新生活忙碌的兴奋。

(2)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第7段的划线句子
答案:
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母亲为自己新生活忙碌的喜悦,以及为过好新生活的努力与坚持,引起读者对老年人适应城市生活的深思。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心中的喜悦比作汹涌起伏的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熟悉城市生活后,为新生活忙碌的兴奋。

③用词生动传神。

“刚入学”这一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城市不断学习适应新生活的状态;“认认真真”“发力”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为在城市展开新生活认真而努力的样子。

④运用了心理描写,“喜悦”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母亲熟悉城市生活后,为新生活忙碌的心理。

(任选两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一个角度2分,共4分)课堂小结:
词语含义: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指示代词 3.修辞赏析词语:(语境义)+内容/作用+感情色彩
限定角度赏析句子、任选角度赏析句子}描写、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