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奖惩规定(试行)修改

质量奖惩规定(试行)修改

产品质量奖惩规定(试行)
1. 目的为完善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客户满意,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以提高全员的积极性、责
任感,从而有效的达到激励全员参与,全员品管之目的。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宏海所有部门工作(生产)场所的所有人员。

3. 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质量取证工作,生产各车间、班组积极做好配合。

3.2 主管生产副总、品管部负责人负责质量奖惩处置工作。

4、质量事故的定性范围及类别
4.1 质量事故的定性范围
下列行为/现象均属于质量事故:
4.1.1 违反工艺和操作规程,造成重大后果的;
4.1.2 因错检、漏检,致使不合格原材料进厂或不合格产品出厂,造成经济损失的;
4.1.3 生产工序间没有按规定进行三检(专检、互检、自检)而出现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
4.1.4 因物资/产品保管不善,造成报废/降级/返工/退货的;
4.1.5 因错发产品/ 材料,对生产产生影响的;
4.1.6 因运输维护不当,造成产品/材料受损,而延误交付/生产的;
4.1.7 生产现场物品未按规定摆放,造成标识混乱/不全,致使错用的;
4.1.8 生产记录填写不规范,影响产品质量/不符合程序文件规定的;
4.1.9 各类统计报表,台帐和原始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4.1.10 纠正措施没有按期整改的;
4.1.11 一次交验合格率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

4.1.12 其它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损失的
5.奖励细则
5.1 操作员工的奖励
5.1.1 能及时发现本工序产品质量隐患,避免批量不合格品发生者,每举报一次,给予奖励10 元/次;
5.1.2发现工艺/技术文件等编写错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者,每举报一次,视其影响程度,给予奖励10-50 元/次;
5.1.3 发现检验员将不合格品误判为合格品,避免或减少质量损失者,每举报一次,视其影响程度,给予奖励10-50 元/次;
5.1.4 互检时及时发现上工序产品存有严重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者,每举报一次,给予奖励10 元/次;
5.1.5 对本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被采纳者,视其改善效益,给予奖励20-80 元/次。

5.1.6 月度质量统计中,员工在本职工作上未造成质量事故的,且配合质量工作者;由所属部门的主管及质检员共同评选出1-3 名人员,并推举为“质量标兵”
经审查确定后;给予奖励30元/人。

(原始数据来源于巡检员记录的《首件及FQC 检验报表》,品管部负责月度统计)
5.2.专职品管员的奖励
5.2.. 1 IQC/OQC :月度质量统计,当月检验误判次数为0 次时(零星不良不计其内,失误次数以不良比率超过其AQL 允收水准值为准),给予奖
励50 元/人。

(原始数据来源于《首件及FQC 检验报表》、《不合格品评审单》及《客户投诉/退货一览表》,品管部负责月度统计)5.2.2 IPQC :月度质量统计,当月度检验误判次数为0 次时(零星不良不计其内,误判次数以不良率超出5%为准),给予奖励50 元/人。

(原始
数据来源于《首件及FQC 检验报表》、《不合格品评审单》及《客户投诉记录》,品管部负责月度统计)
5.2.3 对本岗位工作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被采纳者,视其改善效益,给予奖励20-500 元/次。

5.3各职能人员的奖励(仓库/采购/技术/业务/模具工/维修工/文员等)
5.3.1 月度总结中,在本职工作上从未发生因人为失误而造成质量事故者;由其部门主管推举表现优异者向厂部申请奖励,视其职务重要度给予奖
励10-50 元/人。

(原始数据由各部门主管自行收集,并给合《不合格品评审单》及《客户投诉记录》进行最终评定)
5.3.2 对本职工作上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被采纳者,视其改善效益,给予奖励20-200 元/次。

5.3.3 在质量改进工作上有重大突出贡献者,由公司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颁发特别奖,并召开表彰会进行表彰。

5.4 干部层的奖励
5.4.1 月度统计中,本单位/部门未因人为失误产生批量不合格,且制程抽检合格率及成品不良率均达成目标者;给予其负责人奖励50 元/人。

(原始数据来源于
《不合格品评审单》、《客户投诉记录表》、《年度质量管理表》及《月度FPY 统计》,品管部负责月度统计)
6. 处罚细则
6.1 操作员工的处罚
6.1.1 未送首件产品确认,造成批量不合格者,给予处罚20 元/次,并承担相应的返工或赔偿责任。

6.1.2 未落实自检,造成批量不合格者(不良率超10%时),给予处罚20 元/次,并承担相应的返工或赔偿责任。

6.1.3 未落实互检,造成批量不合格流入下工序或客户者(与本工序有相关性的),给予处罚20 元/次,并承担相应的返工或赔偿责任。

6.1.4 未落实自检/互检,造成个别产品存有严重缺陷而流入下工序,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30-50 元/ 次。

6.2 专职品管员的处罚
6.2.1 IQC/IPQC/OQC :未按有关标程序及标准作业,造成首检错误、批量不合格、后工序或客户代表反馈不合格,不良比率超过5%者;视其造成损失程度,
给予处罚50~100 元/ 次,
6.3 干部层的处罚
6.3.1 现场发生较严重的批量性不合格时,现场干部应承担连带责任,并视其情节扣罚10~50 元。

6.3.2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客户退货)造成严重损失时,相关责任部门主管应承担连带责任,并视其情节扣罚50~200 元。

6.3.3 干部层其它形式的处罚按情节轻重办理。

6.4 不合格品返工的责任分配比例
6.4.1 本工序/岗位产生的批量性不合格
6.4.1.1 操作员未送首件产品确认产生批量性不合格时,1小时内产生之不合格,由领班/技术员各50%承担相应的返工责任; 1 小时之后产生之不合格,责
任分配比例则为:操作员30%,班长20%,品管员50%。

6.4.. 1.2 品管首件确认错误产生的批量性不合格时,其责任分配比例为:品质负责人20%,品管员80%。

6.4.. 1.3 首件确认合格,但操作员未落实自检产生的批量性不合格时,其责任分配比例为:操作员20%,班长20%,品管员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