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听力筛查APP_【PPT课件】

新生儿听力筛查APP_【PPT课件】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图
正常新生儿(48小时---72小时) 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 (出院前)
耳声发射检查
耳声发射检查 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脑干诱发电位 检查
耳鼻喉科听力技术人员到产科或 儿科床旁进行听力初筛检查
听力检查复筛 (42天左右)
进行第一次诊断性检查 (3个月左右)
进行第二次诊断性检查 (6个月左右)
新生儿听力减退的11个附加危险因素
(1)长期住在监护病房; (2)呼吸窘迫综合征; (3)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 (4)窒息; (5)胎粪吸入; (6)神经变性疾病; (7)染色体异常; (8)母亲滥用药物和酒精; (9)母亲糖尿病; (10)母亲多次生育; (11)缺乏出生前监护
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
2 、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 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
3、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 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 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 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 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国外流行 病学调查表明在普通新生儿护理病房的发病率 是0.1%-0.3%,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 发病率是0.2%-0.4%;
据我国主要筛查实验室430万新生儿筛查资料 统计,我国目前开展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中苯丙 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的发病率为 1/11,307,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的发病率 为1/3,203。
进入康复程序
通过 通过 未 通过 不正常
随访至3岁
新பைடு நூலகம்儿听损伤的10个高危因素
(1)耳聋家族史; (2)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 (3)细菌性脑膜炎; (4)颅面部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极低体重儿(1500g);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标准) ; (7)机械通气5天以上; (8)母亲孕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Apgar 0-4分/min或5min 0-6分; (10)有与感音神经性或传导性聋相关的综合征临床表现者。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化社 会优生工程,它的目标、工作内容及动作模式 等都应包含在内。
从狭义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 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 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目的:早期干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
卫生部于2004年12月印发的 卫妇社发[2004]439号文件 中明确规定了为减少听力缺陷, 我国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列入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并同时 颁布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 范,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所需的 机构、人员、设备、诊断、干 预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 类最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 因之一。
听力残疾位居最常见的五种残疾之首〈智力、 视力、肢体、精神及听力〉,我国有116万 聋儿,且每年以2~4万的速度增加。
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
1、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 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4-9月,最迟不超过11月 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 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 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 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