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标题: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
副标题:理顺文章的思路,找出作者的行文脉络,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同学们要认真复习哟。
关键词:文章思路,结构,复习方法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
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
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
怎样划分意义段呢?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
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
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
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3、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必须注意的问题
(1)、文章层次虽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形式是内容的外在物化,因此必须以对内容的把握为前提。
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死搬硬套,削足适履。
在划分意义段时,常常遇到一些位于结合部位的自然段,既可归入前面,又可归入后边。
这种段多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段。
在这种情况下,应看它的内容侧重于哪一个方面。
侧重于前,则归附于前;侧重于后,则归附于后。
(2)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
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
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3)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