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班第11课教案

1班第11课教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授课班级:七年一班授课教师:田炜授课时间:2012.10.31
【教材分析】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教学中要抓住对秦朝暴政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使其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民心所向。

教学中应抓住本课难点:刘邦、项羽领导的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秦朝灭亡前是农民战争的范畴,秦亡后就是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学情分析】
农民战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针对本班同学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特点,可多采取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研读史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二、难点
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
播放视频“大风歌”,并指
出歌曲描绘的是建立汉朝的一
位英雄,而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
朝的历史。

看幻灯片,回忆秦朝建
立的历史。

让学生对于秦朝仅仅统治15年
就灭亡的原因产生研究的兴趣。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成语。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故安排了三个自主学习的环节。

但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中,由于设定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局限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仍未达到充分放手于学生的效果。

在处理楚汉之争这一板块时,对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分析,以及刘邦、项羽前后战争性质的变化两个问题,仅仅在同学间进行了讨论,但未在幻灯片中呈现出参考史料和解题思路,导致学生讨论后对于如何解答题目仍一知半解。

学生自编的情景剧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学生们通过自主查找资料、编排剧目、呈现作品,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仍会进一步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环节与活动,充分调动和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对于本课的其他问题请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