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1课民族团结
备课教师::王丽静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问题导学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图史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2)课堂交流。

外国朋友想了解我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断提出疑问,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缓和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认识程度。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
出示美丽的莫力达瓦图片,以莫力达瓦自治旗为例
外国友人发出疑问:学生各小组分别解答,教师适当提示
(1)中国民族构成和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提出问题:想一想,中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大杂居、小聚居,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2)小组汇报民族区域自治建议的提出和实施情况。

“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

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展示“1954年《宪法》中共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内容图片和“五省自治区示意图”。

(3)提出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作用(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了教师的这一问题后,对第一目进行小结。

(4)课堂小组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再加以总结。

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是本课的难点。

因此,作以下归纳总结:a、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b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c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其他的民族自治区都像莫力达瓦自治旗这美丽富强吗?
学生小组汇报
(1)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图片:新疆石油开采,宁夏青铜峡水电站,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青藏铁路等。

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

了解西藏的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柱族自治旗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中国人民政府为了使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西部大开发
(4)展示材料,并介绍:上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课堂拓展西部大开发简介
展示材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我国西部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十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的56%,人口只占全国的23%,生活在西部的民族有45个。

西部是我国的资源大宝库。

已探明的矿藏136种,主要矿产资源总值约占全国的50%。

藏量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不仅具有相当的开发基础,而且极富开发潜力。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占全国的81.4%。

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唐宋以前,堪称中国的"西部时代"。

西北的关中平原和西南的成都平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国南北两个交相辉映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西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我国西部的落后现状,使西部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如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对内对外开放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

但最根本的是人们的观念问题。

从2000年开始,党中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结果。

课堂活动:谈谈孔繁森
孔繁森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好干部。

其事迹已被拍成电影。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并设问: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了那些贡献?你还知道他的那些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贵品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其先进事迹,感受其强烈的人格魅力,从而加强德育教育。

(提示: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外国友人发出感慨:我终于明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同体,他们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是任何困难都打不到的!西藏的“藏独”分子想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不会得逞,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震不跨的是民族团结精神。

课堂练习。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一)、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接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道拉基》蒙古族
《阿诗玛》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彝族
《映山红花满山坡》达斡尔族
(二)、单选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体现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B、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C、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D、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4、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各民族分隔独立
B、以城市为中心
C、分布在山区
D、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5、板书设计
6、表达交流,反馈巩固
通过这节历史课,我们可以更加自信的向人展示我们的民族团结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发展。

五、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