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森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二)(森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试卷分值为100 分)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司法独立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
()2.张某盗伐李某家房屋前杨树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在询问过程中,张某不讲真实姓名,身份不明。
公安机关无法查明其身份,便在查清案件事实,证据确实充分后,以张某自报的姓名、贴附照片作出了治安管理处罚,并在处罚决定书中注明了相关情况。
()3.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
()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迁徙自由。
()5.王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第6年又因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王某构成特殊累犯。
()6.某市森林公安局对盗伐林木一案的犯罪嫌疑人汪某执行逮捕后2个月因案情复杂,不能侦查终结,可以经该省森林公安局批准,将羁押期限延长1个月。
()7.公安机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至1个半月内补充侦查完毕。
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
()8.在林权依法流转的过程中,已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不得转让。
()9.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需要进口或者出口公约禁止以商业贸易为目的进出口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
()10.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但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法律效力的角度看,这是指法的()。
A.时间效力B.空间效力C.对人的效力D.溯及力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被禁闭期间向()提出申诉。
A.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B.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督察长C.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3.某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需要进行扣押,下列物品不能扣押的是()。
A.从嫌疑人身上搜到的盗窃现金B.撬棍C.嫌疑人随身携带的其本人购买的手表D.盗窃用的手套4.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B.两个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当事人两个罚款的处罚C.一个违法行为已由一个行政机关依法进行了罚款处罚,其他行政机关不能再对其以同一违法事实进行罚款处罚D.多个处罚主体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作出不同种类的处罚5.有必要立即检查的紧急情况不包括()。
A.证据可能被转移B.证据可能被毁灭C.《检查证》未审批D.违法嫌疑人逃脱6.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A.7B.12C.15D.307.对需要强行遣回原地的集会、游行、示威人员,由()的主管公安机关制作《强行遣送决定书》,并派人民警察执行。
A.举行地B.行为地C.居住地D.户口所在地8.刘某向赵某传授了技术开锁犯罪技巧后,多次伙同赵某利用技术开锁手段入室盗窃,窃得价值3万元物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刘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B.刘某与赵某系盗窃共犯C.刘某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择一重处罚D.刘某、赵某均构成盗窃罪9.甲驾驶重型卡车在一建筑工地入口处因疏于观察倒车时不慎将在车后劳动的乙的大腿压断,甲见四周无人,便将乙拖至无人处后驾车逃逸,乙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甲构成()。
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D.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10.洗浴场老板吉某,为招揽生意,以钱财诱惑不满14周岁的吴女在其浴场一包房内卖淫,吉某先后介绍了十多名嫖客给吴女进行卖淫活动,且吉某每次都声称吴女是处女。
吉某的行为涉嫌()。
A.引诱他人卖淫罪B.介绍他人卖淫罪C.容留他人卖淫罪D.引诱幼女卖淫罪和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11.犯罪嫌疑人甲因滥伐林木被抓获后,主动交待了森林公安机关并未掌握的自己和乙共同犯盗伐林木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A.一般自首B.特别自首C.坦白D.立功12.2012年5月,潘某在微博上称当地县城将发生地震,请大家赶紧逃避。
该微博一经上传,即被转发1万多次,导致该县市民严重恐慌。
后经调查,潘某原为当地某林场职工,在被开除后,为泄愤而故意编造该条虚假信息发布。
潘某的行为构成()。
A.寻衅滋事罪B.故意散布谣言的治安违法行为C.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D.不构成犯罪13.王某系我国某省发改委的工作人员,因不满单位对其职务安排,情绪不佳。
一次,其严重违反了保密规定,将工作需要阅读的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绝密文件未按规定送交保密室,随后放进公文包中带回家,途中将包遗失,致使该绝密文件被境外某情报机构掌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王某的行为是()。
A.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14.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
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A.原审判机关B.公安机关C.检察机关D.执行机关15.被害人在临死前向抢救他的医生魏某讲述了遭受犯罪分子侵害的事实,在诉讼过程中医生魏某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
A.判他藐视法庭罪B.强制其到庭C.通知公安机关逮捕他D.对他处以刑事拘留16.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可以采用监视居住的办法。
A.犯罪嫌疑人为未成年人B.犯罪嫌疑人自首C.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D.犯罪嫌疑人是偶犯17.甲将乙打成轻微伤,公安机关对甲处以行政拘留12日并处500元罚款。
甲被释放后,乙要求公安机关对其医疗费的问题予以解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安机关应对该问题进行调解B.公安机关可对该问题进行强制执行C.公安机关可以对医疗费进行裁定D.公安机关应告知乙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18.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林木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批准。
A.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B.国务院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狩猎证适用于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B.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办理狩猎证。
C.狩猎证不能连续使用D.特许猎捕证经年检合格的,可以连续使用20.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驯养繁殖()的,应当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
A.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B.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D.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1.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在活动结束后应当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
A.科学研究项目B.教学实习计划C.标本采集的数量和种类D.活动成果副本22.退耕还林者在退耕还林的林地上擅自复耕,造成林木毁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的规定处罚。
A.退耕还林条例B.森林法实施条例C.森林法D.土地管理法23.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申请变更登记。
A.初始登记机关B.乡镇人民政府C.工商管理部门D.林权交易中心24.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
A.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25.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恢复原状所需费用()倍以下的罚款。
A.3B.5C.10D.2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但不高于本级地方政府规章B.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C.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某些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可以溯及既往D.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2.甲市A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违法取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对此事进行督察B.只能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C.只能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指令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专门督察D.可以由甲市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派员督察或指令A区公安机关督察机构进行督察3.在办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如果适用口头传唤,下列操作规程合法的有()。
A.出示工作证件,表明公安民警身份B.将传唤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C.补办《传唤证》D.由违法嫌疑人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时间和询问查证结束时间并签名4.人民警察不得从事的行为有()。
A.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B.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C.参加社区公益劳动D.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5.关于刑法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规定,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一般累犯B.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C.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入伍、就业时免除受过刑事处罚的报告义务D.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
A.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C.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D.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7.某日,甲在街上看见乙的手包很鼓,以为包内有很多钱,遂跟踪乙。
随后,乙到一商场购物,拉开手包拉链,甲看到露出多张百元面额的人民币。
甲见财起意,又尾随乙至一人员稀少处,趁其不备,从乙手中抢走手包,逃之夭夭。
甲打开手包发现包内除现金4000元外,还有“六四”式手枪一支。
甲将手枪藏在家中。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枪支罪B.抢夺罪C.抢劫罪D.非法持有枪支罪8.自2009年以来,刑满释放人员甲在当地组织一批无业青年以收保护费起家,先后开设多个公司,拉拢当地乡长作为靠山,长期霸占当地的木材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甲为首的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