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青藏地区(1)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一、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1.读右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特征。
2.读右图,在图中填写经纬度,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利用板块构造原理,分析青藏高原的成因。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
试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5. 右图为板块交界处地壳碰撞示意图,说出图示两个板块的名称,简述地壳运动状况对雅鲁藏布江地区居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6.西藏的羊八井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分析这里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能源,说出与其他能源相比,地热资源的优点及主要利用方式。
7.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8.右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
读图判断A 、B 两幅图中,哪幅图反映拉萨的气候资料,并说明原因。
9.读我国局部区域的等积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A .东高西低B .西北高,东南低C .北高南低D .南北高,中间低 (3)图中③段和④段的主要农作物种类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A.水稻 小麦 降水B.青稞 小麦 地形C.青稞 水稻 气候D.玉米 小麦 水源图98060 40 20 0 -20 -40260220 180 140 100 60 20降水量(㎜)气温(℃)1 4 7 10(月)4 7 10(月) A B10.青藏高原地区成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却是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
试分析其原因。
11.读“中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图中的字母与相应的植被用线连接起来:A 高山草原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高寒荒漠D 高山森林草甸E 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2)分析青藏高原植被如此分布的原因。
12.读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_____,分析其原因。
(2)该山地自然带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该山地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得多的原因。
13.分析青藏高原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14.分析河流流经青藏高原边缘时,水能资源丰富?15.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
但由于长期不合理伐林、放牧和耕作,使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径流量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濒危。
这关系着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这里建立了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请说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为保护三江源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6.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大部分为咸水湖和盐湖。
分析盐湖的成因。
17.说出青藏高原河流的水文特征。
下图是我国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下表为黄河,长江,澜沧江河源地区径流占全流域径流的比重。
读图和表,回答下面问题。
18.甲乙丙和图上河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③—甲④—丙⑤—乙B.③—丙④—甲⑤—乙C.③—甲④—乙⑤—丙D.③—乙④—丙⑤—甲二、青藏高原的经济地理特征:19. 高寒牧业: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方式以业为主,青海、西藏属于我国四大牧区。
在高原、山地主要放牧、、等牲畜。
20. 河谷农业:(1)说出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谷地、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
(2)说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主要农作物有:。
(4)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21. 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农业产量高,品质好。
试分析其原因。
2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有“西藏江南”之称,试分析其原因。
2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4分)材料一: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示意因(下左图)。
材料三: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下右图)(1)简析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有。
(2分)(2)归纳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
(3分)(3)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6分)(4)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分)24.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青藏高原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列举主要交通线路。
说出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修建的意义是什么?25.(34分)结合右图所示区域,回答问题。
⑴该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4分)⑵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业、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8分)⑶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6分)【巩固演练案】(2011江苏)右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此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09福建)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2007江苏)右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2002天津)读右图,回答6~8题:6.城市N 以西的铁路名称的A.青藏铁路B.兰青铁路C.兰新铁路D.宝成铁路7.M 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8.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 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C.接近原料产地D.交通运输方便 9.(2001上海)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弱地震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云雾多滑坡 10.(2002上海)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
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拔最高的是A.青藏公路B.川藏公路C.滇藏公路D.新藏公路11.(2002上海)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
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07全国1)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12-13题。
12.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13.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右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14~16题。
14.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 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 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 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15. 该景观位于A. 喜马拉雅山的南麓B. 东南季风的迎风坡C. 印度洋水汽通道上D. 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16.该景观因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 掌而得名。
游客去该景点旅游A. 需要选择特定的季节B. 应精选观赏位置和角度C. 发现沿途植被稀少D. 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17.(2010江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下左图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其有利条件是 。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12分)(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4分)图2(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4分)18.(36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年降水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6分)1954年青藏公路开始修建后,在昆仑山脚下的河滩地上逐渐形成格尔木市。
目前格尔木已经发展成为进出西藏物资的重要中转站。
2011年,格尔木城市化水平达到90.2%。
(2)依据资料,简述格尔木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及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0分)2012年10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该铁路全长506公里,建成后新疆和西藏之间的铁路交通将不再绕行兰州。
(3)简述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意义。
(8分)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在格尔木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基地。
(4)说明该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条件并分析原因。
(6分))青海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但目前全省90%以上的草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右图为该省“牧区人口数量和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变化示意图”。
(5)简述正确解决青海牧区“人-畜-草”矛盾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