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鱼类增养殖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鱼苗:初始阶段(鱼花、海花)从卵黄囊消失至3cm阶段(夏花、、鱼种)2、鱼种:把3cm左右的鱼种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达到能养成鱼的规格(12~18cm)。
3、成鱼:鱼种养成可出塘的商品规格,上市供食用的鱼。
4、亲鱼:达到性成熟年龄用以繁殖后代的雌雄鱼。
5、水华:在肥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因为浮游生物数量多而使水面呈现蓝绿或绿色的带状或云块状的现象。
6、饲料系数:鱼体消耗饲料与增加重量比。
7、配合饲料:用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加工制备而成的现代化养鱼饲料。
8、产卵:在适宜的生理生态条件下,成熟的卵粒产出体外的过程。
9、排卵:卵子在进行成熟变化过程中,卵子的滤泡膜破裂,成熟的卵母细胞排出滤泡膜外成为卵巢内成熟的流动卵的过程。
10、性周期:鱼类生长发展一定阶段(或年龄)才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前没周期现象,当性成熟第一次产卵,性腺按季节发生周期变化。
11、“四定”:定质、定位、定时、定量。
定质:保持饲料新鲜适口,尽可能提供营养价值,无药物残留。
定位:沉性和浮性饲料应投到食场。
定时: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投饲,每天投两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定量:每天投饲量相对稳定根据鱼存塘量,按2.5~3.5%算出日投饲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
12、主体鱼:又称主养鱼,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
13、配养鱼: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鱼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14、养鱼周期: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15、效应时间:指亲鱼注射催情剂之后(末次注射)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16、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
17、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18、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19、潮汐: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20、纳苗:利用潮水、海水的涨落将自然海区的鱼虾纳入鱼港内的过程。
21、分塘:鱼苗经过一个阶段养殖体长增加达到目标要求,饵料达不到要求,及时稀养。
22、流水养鱼:在流动的水体中养鱼,即把多量的水注入小池里并经常保持水的流动的情况下养鱼。
23、老水:塘中蓝绿藻大量繁殖,水体呈蓝绿色,水体老化,肥而不活。
24、反咸水:浮游动物多,浮游植物少,水中光合作用弱,溶氧低,透明的水。
25、人工受精:通过人工办法使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来完受精作用。
26、含盐度:1L水中溶解的盐类的克数。
27、相对生产率:绝对生长量占前后测定值的平均值的百分数。
28、绝对生长率:某日龄(某月)鱼体长或体重的绝对增长量。
问答题1、池塘淤泥适宜厚度及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答:池塘淤泥适宜厚度应小于20cm。
影响:淤泥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肥度的能力,可调节水质,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有机物耗氧大,造成下层水缺氧而使鱼浮头。
淤泥过多易发生鱼病,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产生的有机酸类使PH下降,利于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鱼在不良环境下生长抗病力减弱易发病。
2、家鱼性腺发育及性腺分期。
卵子的发生:①卵原细胞增殖期:此期卵原细胞反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增加,经若干次分裂后停止分裂,开始长大,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
②生长期:包括大生长期和小生长期。
小生长期:从成熟分裂前期核变化和染色体配对开始,核仁出现,卵细胞质增加。
大生长期:卵黄堆积,细胞质内蓄积卵黄直至充满细胞质。
③成熟期:体积不再增大,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
分期:第Ⅰ期(透明肉色细丝),第Ⅱ期(扁平透明,肉眼不能分辨卵粒),第Ⅲ期(增厚,卵巢膜有黑色素,肉眼可分辨卵粒),第Ⅳ期(体积增大长囊状),第Ⅴ期(松软灰青色,卵从滤泡中游离出来),第Ⅵ期(产卵后不久退化吸收)。
精子的发生:①繁殖生长期:原始生殖细胞经无数次分裂,形成精原细胞。
②成熟期:初级精母细胞二次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
③变态期:精子细胞变成精子。
分期:第Ⅰ期(细线状,肉眼不能辨雌雄),第Ⅱ期(细带状,半透明,肉眼可辨雌雄),第Ⅲ期(筷子状粗细,血管分布,淡红色,表面略有弹性),第Ⅳ期(乳白色,表面有皱纹和明显的血管分布)。
3、催产前鱼卵应处于第几期?在生殖季节,只有雄鱼可产生成熟精子,雌鱼卵巢只能IV期,而不能向V期过渡。
4、水温对鱼类的影响①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各种鱼都有其适宜温度范围,在其适当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
②水温对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响水中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
最适温度范围内,细菌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作用增强,提供出更多的无机营养物质给浮游植物利用,制造出新的有机物。
使水中各种饵料生物得以加快生长繁殖,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强度提高。
③水温也影响水的溶氧量。
水中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水温上升,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增强,呼吸加快,有机物耗氧量明显增高,在池塘等小水体易缺氧,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
④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鱼类是变温动物,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鱼的代谢强度,加速或抑制鱼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
虽然鱼的生存温度较广,但是升值温度较窄。
鱼早期卵母细胞生长需要低温;晚期的卵母细胞需要较高的温度。
鲤鱼和四大家鱼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正是环境水温下降而身体细胞生长停止或降低生长率时进行的。
对温水性鱼类而言,水温越高,卵巢重量明显增加,精子形成也越快。
对性成熟的家鱼,水温越高,其性腺发育周期越短。
例如用电热厂的温排水培育亲草鱼,草鱼性腺发育明显加快,这也是提早家鱼人工繁殖的方法。
⑤水温也影响鱼类排卵、产卵。
若温度达不到产卵或排精阈值,也不能完成生殖活动,若正在产卵的温水性或热带鱼类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导致停产,水温回升时又恢复产卵。
⑥水温也影响着胚胎发育,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一定范围内,温度高,发育快,温度低则发育慢。
5、海水鱼苗场一般建在什么样的区域?海水鱼多有趋光性和喜低盐性的特点。
涨潮时的堤岸边、河口,退潮时的红树林、港湾、沼泽、沙滩等。
6.鱼苗和鱼种的质量如何鉴别?鱼苗的质量鉴别:优质苗:体色: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微黄色或稍红;活动情况: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生漩涡,鱼苗在漩涡边缘逆水游泳,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逆水游泳。
倒掉水后,鱼苗在盆低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或成圆圈状。
劣质苗:体色:群体色素不一,为“花色苗”,有白色死苗。
鱼体拖带污泥,体色发黑带灰;活动情况:在容器内将水搅动产生漩涡,鱼苗大部分被卷入漩涡,在白瓷盆中,口吹水面,鱼苗顺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低挣扎力弱,头尾仅能扭动。
鱼种的质量鉴别:可采用“四看、一抽样”的方法:(1).看出塘规格是否均匀:同种鱼种,凡是出塘规格均匀的,体质较健壮。
个体的规格差距大,往往群体的成活率较低,其中那些个体小的鱼种,体质消瘦,俗称“瘪子”。
(2).看体色:即看“肉气”,优质鱼的体色鲜艳,而劣质鱼的体色暗淡无光,变黑或变白。
(3).看体表:健壮的鱼体表有一薄层黏液,可保护鳞片和皮肤,免受病原体侵害,呈现出一定的光泽。
而病弱受伤的鱼种缺乏黏液,体表无光泽,俗称“出角”、“发毛”,病鱼的体表黏液过多也会失去光泽。
背部宽厚,鳞片鳍条完整,无可见的病灶。
(4).看鱼种的游动情况:健壮的鱼种游动活泼,逆水性强。
在网箱或活水船中密集时鱼种头向下、尾朝上,只看到鱼尾不断煽动,否则为劣质鱼。
抽样检查:选择同种规格相似的鱼种称取0.5kg,计算尾数并查对优质鱼种规格鉴别表,少于或者等于标准尾数则为优质鱼种7、水产养殖对象具有的特性(条件)?(一)效益: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好、产品售价高、有销路,获得利润丰厚;社会效益: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受群众欢迎;生态效益:对环境部不造成破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循环利用废物,改善水环境。
(二)生产性能:(1)生长快,可在淡季上市,一年多兆;(2)食物链短,能量转换率高;(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杂食性;(4)鱼种容易获得;(5)对环境适应强。
8、鱼苗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1)放苗前用密网捕鱼一次,捕捞出冲水过程带入的野杂鱼或其他。
(2)鱼苗孵出3~5天鱼鳔充气(腰点出现,能平游),才能下塘,不宜过早。
(3)同时放同一批、同种鱼苗(4)注意运鱼水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度的温差不能大于3。
C。
(5)要在鱼塘的上风岸离塘边1m左右的水中放鱼。
(6)放鱼前要确认清塘药物毒性已经消失。
9. 鱼苗下塘的适口饵料答:轮虫是鱼苗的开口饵料。
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
施肥后各类浮游生物出现的高峰期就交替出现,依次是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而鱼苗所摄食的食物大小的变化通常为: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这同上述几种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是一致的。
当轮虫数量要达到5000~10000个/L,最好达到10000~20000个/L,这时轮虫出现的高峰期正是鱼苗下塘的最佳时间。
10. 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率的因素答:①运输前的准备运输时要选择个体大小合适的苗种,装运前应停止投饵,做好货运联系工作,保证运输的顺畅。
②鱼体体质选择健壮的苗种,是保证运输成活率的基础,为保证幼鱼的体质,一般暂养时间不宜超过4~5d。
另外要练鱼。
③水温与溶解氧是影响运输成活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水的溶氧量及溶解的速率与水的温度成反比,水温越低,溶氧量越高,溶氧的速率越快,但鱼种的耗氧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④运输密度密度低,运输成活率高,但增加了工作量及运输成本;密度高,运输成活率低甚至会导致运输失败。
⑤水质运输用水应该用水质清新、无毒、有机质少、浮游生物少且中性偏碱。
11. 水中溶解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答:溶解氧是鱼类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正常情况下溶解氧的高低与鱼类的生长呈正比例的关系。
当水中的溶解氧低时,可能会出现一下情况:①鱼类的摄食能力和食欲下降;②鱼类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耗能增加;③饵料系数增大,生产成本提高;④鱼类的免疫力下降,疾病增多;⑤胚胎成活率降低,畸形增多;⑥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1)水中O2是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条件;(2)低溶解氧对鱼类生长不利,甚至会引起鱼类死亡,在4.1mg/L鱼摄食量下降,在4.1mg/L以上才能保证生长,以下只能维持生命或引起翻塘;(3)过于饱和的溶解氧易使鱼的气泡病,尤其是鱼苗,浮起来不能沉下去,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