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心理学电影赏析》结课论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专业:10工商管理一班
姓名:税莲
学号:100105010003
教师:李**
时间:2012年一月六日
内心理想境界的情感呓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电影的最后一幕完结时,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解压抑的心绪。
脑海里又浮现了1900的那干净,忧郁还夹杂着一些我摸不透的情感双眸,忍不住潸然泪下。
是感动亦或是惋惜。
钢琴师终于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
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的演奏了最后一曲,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可是却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逐渐将我带入了主人公1900的心灵深处。
整部片子随着麦克斯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麦克斯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当麦克斯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维吉尼亚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维吉尼亚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麦克斯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
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麦克斯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麦克斯这个好友……但是,他终究还是留在了船上,尽管麦克斯流尽了无数眼泪,而他,这个只为钢琴而生的1900,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我脑海里始终记得那些打动我心的场景:麦克斯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杰里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展现出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
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
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
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
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但是,“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
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
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
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于着巨大而虚无的漩涡。
“欲望没有尽头”——这是1900下船时突然止步,继而终于回身的真实原因。
如果下了这个船,他将会拥有一切:金钱,名望,地位,巨大豪华的房子,美丽高贵的妻子……种种种种。
但他将失掉灵感,失掉他赖以驱动敲击琴键的灵敏手指的灵魂的敏感。
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处身于无尽而不可知的欲望深渊之中,便失掉了真实的自己,也失掉了真正的音乐。
于是便失去了其作为钢琴师的价值。
这正是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恋旧情结之外,他不惜决定与船共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制度和习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他的人生,就像一首诗歌,一首极端浪漫的诗歌,一首甜美的、又夹杂着淡淡忧伤的爱情诗,一首不朽的传奇史诗,讲述着从生到死的人生,一个纯洁的人性闪着璀璨的光芒,从生,到死。
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的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
1900是一个未受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
这与他生活的地方,他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他周围的很多船员本身就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的一群人。
他们率真,朴实。
1900一直觉得陆地上的陌生人也应该是跟他一样纯洁的,可是他却遭受了打击,在随便给外界拨电话的时候,他遭到了别人的怒骂。
他觉得非常奇怪,觉得“难道电话里面的人不应该是彬彬有礼吗?”,当时的我实在是很心疼,我真的希望,1900别与这些人接触,这一杯纯净的圣水,只能存放在天堂,放在人间的任何地方,都会落上灰尘,受到污染。
影片中,当我看见“自由女神像”,见到人们对着她激动的喊叫。
但是真的是到了美国就自由了吗?1900在影片的最后给出了很好的解释:“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不会崩溃吗?”看见这个,你还会觉得自由女神会给你自由吗?城市太大了,自己在命运的笼罩下还谈何自由?“……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敲打了一下,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从来给不出答案来。
1900本身就是一杯纯净的水,或者是一张白纸,那么1900的这一次爱情,就看起来格外的神圣和纯洁,就像是泉水的源头纯净得一塌糊涂,那么他喷涌出的泉水必然不会是污水。
甚至来说,1900这一段萌发的爱情,要比其它的电影中的爱情更加给人怜爱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没有绿色的土地上,突然一棵幼绿的小苗破土而出,你感到不得不去呵护它、珍惜它。
至少,这是我最真实的感觉,所以在最后,1900最终与自己的爱情擦肩而过,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动人的力量。
他不需要泰坦尼克号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只需要在你的心中,轻轻的刻下一道伤痕,在你回味的时候,一点点的渗入你的内心、灵魂,直到最后痛得你泪流满面。
其实1900的爱情从开始就已经预示着是一个悲剧。
1900本身是无法下船的,他恐惧陆地。
而这个姑娘却是要下船的。
他们一定会分开。
1900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
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
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
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
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
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
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
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最终生命的结局。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场悲剧,然而这真的是悲剧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爱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
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
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
我们不忍心看到这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这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悲剧。
我们可以听得到大海的呐喊,也可以认为那不过是造作的扯谈。
我们可以离开一条命运渡轮,登上陆地去寻找另一种命运,我们也可以遵从命运之神的安排。
我们可以敏感地看到一个人就为他或她写一首诗或谱一段曲,我们也可以终日麻木地钻研营生。
我们可以追逐功名利禄也可以成为四海漂泊的吉普赛人……我们可以认为生命是无限的也可以认为现世是无尽头的。
我们可以矫情,我们可以绝望,我们可以充满希望,我们可以哭泣,我们可以微笑,我们可以嘲笑命运不济,我们可以感怀生之美好,我们可以唾弃现世肮脏。
在人生的舞台上,谁才会是这场舞会中最耀眼的舞者?想来,也许只有那位坐于钢琴后的乐手,操纵人们命运舞步的钢琴师,才终能看透这人生的乐章,不过只是88个键盘组成的有无限可能但终有尽头的人生乐章。
《海上钢琴师》,一部表达内心理想境界的情感呓语的经典作品。
谢谢你,海上钢琴师——1900.
税莲
20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