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2)教师点拨:
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区别在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具有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在北回归线附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8页——41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哪些?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
(3)台风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并说出
个性化修改
我国台风经常登陆的省区?
(4)为什么说水旱灾害是中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水旱灾害?
(2)教师点拨: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有时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再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因此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水旱灾害。

(3)探究结论:
由于夏季风与雨带进退规律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有人说“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

通过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从而发现自然规律,并能够科学的利用自然规律,来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56页13题,57页3、4题。

附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影响
二、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三、多旱涝灾害
教与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