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营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蹲露。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解析】【分析】(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

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原因是:战乱。

经过和结果是: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ABD理解分析正确。

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⑵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掩冬蛰虫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旷达B. 旷课C. 空旷D. 旷日持久(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______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1)遮;zhé;yǒng(2)昭唤;召唤(3)C(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解析】【分析】(1)“遮”不要写成“庶”,“蛰”不要读成zhí,“蛹”不要读成tǒng。

(2)“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召”指呼唤,用言语叫人来。

(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的意思是空阔。

A项,“旷达”指开朗,豁达。

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旷:开朗,心境阔大;B项,“旷课”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

旷:荒废;耽误;C项,“空旷”指空荡荡的,视野开阔,无阻挡物。

旷:空阔;D项,“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

旷: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

故选C。

(4)由“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等句子可知,描绘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⑴遮; zhé ;yǒng⑵昭唤;召唤⑶ C⑷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唐)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世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1)《杨柳枝词》中描绘的柳枝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咏柳》中的“狂”则突出了柳枝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中,世人借“柳”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茂密(繁密茂盛);柔嫩(柔软鲜嫩);随风狂舞(风中舞动)(2)白居易借荒园中无人欣赏的柳树,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曾巩借风中狂舞的柳树,讽刺了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解析】【分析】(1)《杨柳枝词》中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咏柳》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展现柳枝风中舞动的特点。

(2)《杨柳枝词》中“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意思是: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抒发了诗人对永丰柳美姿无人赏识的痛惜,作者借此表现出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之情。

《咏柳》中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而是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故答案为:⑴茂密(繁密茂盛);柔嫩(柔软鲜嫩);随风狂舞(风中舞动);⑵白居易借荒园中无人欣赏的柳树,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曾巩借风中狂舞的柳树,讽刺了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描绘诗歌画面、概括情感等。

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 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

“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 “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 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 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答案】 B,D【解析】【分析】B项有误,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

D项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比喻自己,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故答案为:B、D【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5.小米选择朗诵的诗歌是艾青的《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 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 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她在朗诵的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她解决困难。

(1)诗歌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__ 和________修辞,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

其中花束和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中的意象“太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拟人;排比;香气;亮光(2)本诗以“太阳”为意象,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反映了当时诗人对于光明的期待和渴望,说明了当时社会对于改造旧制度、建立新世界的强烈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