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集聚生产要素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工业发展我县工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5年县委确立“1534”工程战略目标以来,重大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县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是26户,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8.80亿元,工业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是42.66%,我县工业增速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都位居全市第一。
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78户,其中金属采选冶炼企业99户,占55.61%;水泥建材企业34户,占19.1%;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6户,占14.6%,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总额22.2亿元。
各项指标预测超额完成,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全市第一。
预计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全市第一,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9.66%,同比提高277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增加值和经济效益指数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实现工业增速较快和较好的行业是水泥、建材、黄金、铁矿、肉类加工、电力和冶金。
我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托矿产资源、农畜产品加工业。
两年来由于县委政府确立了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金属采选冶炼业、水泥建材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为重心,推动工业经济高速高效发展。
目前,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涉及水泥,石灰岩、黄金、钢铁、电力、金属镁、石墨、腐植酸等行业,其中冀东水泥、蓄能电站等续建项目5个,呼钢、金属镁等新建项目7个,石墨矿等技改扩建项目3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从以上现状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较好发展时期,纵向比成绩不小,但横向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工业的高速高效发展。
1、企业“低、小粗”的现象还严重存在,生产初加工产品,这些企业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家族制管理、小打小闹,缺少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2、矿业秩序比较混乱,特别是铁矿存在无证开采、乱采滥挖,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3、水、电等工业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4、投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群众干扰企业的问题经常发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
5、没有统一的有权威的工业指挥系统,一个企业对上涉及多个部门,部门各自为阵,说了都算,增加了企业负担,限制了企业发展。
当前,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前面已将我县工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揭示,那么,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将一些思路和不成熟的建议提出如下:我县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和农畜产品是最好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目前加快发展的靠山和依托。
所以今后的重点工作仍然要放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上,把人力、物力、财力集聚在一起,全力进行矿产资源和农畜产品开发加工,形成增长极,产生极化效应,一幅蓝图绘到底,一鼓作气干下去,就一定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矿产资源储量和潜在的储量很大,品质不错,大理岩预测储量34亿吨,探明近1亿吨,黄金预测储量100多吨,探明10吨多,铁矿预测储量2亿吨以上,探明1亿吨。
特别是东红胜、耗赖山、哈少、中后河有高异常磁铁区,专家预测有较大的铁矿存在。
目前我县水泥熟料年产能150多万吨,20个铁矿年产能70多万吨,国金矿业投产后黄金年产能达1吨。
如果将大理岩、黄金、铁矿资源整合利用,招大引强,做大做强矿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财政税收将成倍增长,跨越发展不难实现。
农畜产品是我县又一大优势,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就可以顺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
目前土豆、莜麦、油料和牛、羊肉已成为名牌产品,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产,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所以我县工业发展的近期定位应放在矿产资源的加工转换和农畜产品的加工转换上,全力解决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继续加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加大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利用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以呼钢、彤力为重点,抓好金属采选冶炼业。
(1)全力支持和配合呼钢集团加快建设进度,128m3的1号高炉尽快投产,450 m3的2号高炉也要加紧建设。
同时抓好在建铁矿企业的达产增效,年产生铁力争达30万吨。
明年要继续进行资源整合,为大项目提供资源储备,同时对小型矿山企业整合规范,逐步提高水泥建材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2)抓好5个规模较大的铁矿企业建设,力争每个矿山铁精粉产量突破10万吨,同时,全力推进后卜子铁矿的开工建设。
(3)以国金矿业和彤力为重点抓好黄金的开发力度,力争使日处理原矿能力达1000吨,早日实现“吨金县”目标。
(二)以冀东水泥为龙头,抓好水泥建材业。
(1)全力为冀东水泥解决水、电、路等问题,促使冀东水泥达产增效,积极支持冀东水泥集团再上一条年产100万吨以上的水泥生产线。
(2)加大石材产业的开发利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3—5家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石材加工企业,同时建立石材园区,使武川的白灰岩、花岗岩、板岩等石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另外,对现有石材要进行规范管理、科学规划,达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速度开发。
(3)以208金石项目为重点加快化工项目的发展,加快金石矿业建设,同时要新上一批电石项目,使大青山石灰石得到合理利用、规模开发,其它建材业也要加快开发。
(三)以抽水蓄能电站为重点,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建设。
要全力支持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蓄水发电,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大发展。
同时利用我县风能资源丰富、稳定性高、持续性好的特点以及国家对发展清洁能源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积极开发风电、加强测风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快风能开发步伐,力促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以水电、风电项目开发为重点,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建设。
(四)以三联、广源、兴发为龙头,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业。
要全面推广专用薯种植,解决淀粉厂原料紧缺的问题,继续抓好9个淀粉厂的达产增效,年内力争上一个变性淀粉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
同时要解决好龙头、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连结机制。
(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一是各乡镇经过撤乡并镇后,要重新组建各自的工业经济办公室,主要负责招商引资、企业环境治理和协调服务等工作,要通过强化工作机构,来进一步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二是强化综合执法。
要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问题。
各涉费部门向企业收费必须由工业办统一牵头,财政、税务部门配合进行,公开收费内容,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统一收费时间,全年集中两次收取,决不允许行政执法收费部门擅自去企业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接待。
二是凡来我县投资办厂的企业,或者各单位和个人招商引资签订协议的企业都必须先向县工业办报到备案,经工业经济领导小组批复后,会同有关部门,一次性办理相关手续,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其是,否则一律不予承认,不能打乱全县工业经济的统一安排部署。
(六)积极进行理性招商。
招商引资应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要从“饥不择食”向择商选资转变,从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从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转变,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使招商引资的成效实实在在地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引进的项目既要有利于本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链条的完善,又要有利于园区产业聚集的形成,坚决克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
对招商引资项目要设立绿色门槛和能源门槛,未能通过环保和能耗关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
今后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注重实效,积极推行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领导招商,进一步明确招商标准、范围,特别是要全力促成风能、石材、石油、化工等项目的落地建设。
对意向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联系,努力使意向变成实质性合作;对签约项目,力争按计划落实到位;对具备条件的引资项目,尽快进入操作。
(七)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2006年青山工业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这为我们发展工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搞好园区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规划合理、集约用地、生态平衡、资源综合利用、自我良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达到园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要树立长远目光,着眼于园区的长远发展,防止有限的“寸金地”在近期内被小规模、低水平的企业占用。
对入园企业严格准入门槛,努力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
今后要重点培植冀东水泥、松汀钢铁等大企业,逐步改造和淘汰现有小型企业,积极引导工业园区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方式转变,使园区真正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示范工业园。
(八)加大资源勘查力度。
要继续加大资源勘探工作,进一步探明我县铁矿、黄金、石灰岩、石墨资源的详细分布、储量,为招商引资提供可靠的资源储备。
同时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为大项目提供资源保障,对小型矿山企业也要整合规范,按照扶大扶强的原则,逐步将有限资源整合配置给产业链条长,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
二00七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