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序
盖闻水源木本,物理斯彰,尊祖敬宗,人生所重。

则稽谱碟序,本支此事曷可稍缓哉!无如世远年湮,渺无考据;族繁户衆,猝难详明。

有志族谱者,往往不无遗憾耳。

愚姻兄毓炳、毓祥,久有收族序谱之志,日夜图维,苦於无徵;焦心劳虑,盖亦有年。

因闻愚之族谱遭兵燹遗失者,曾求当庄土地神,藉乩笔以续之。

故命其姪景莹与孙怀棕、怀麟相继问字之馀,特邀以襄阙事夫二公,既欲昭来兹以绳其祖武。

愚亦乐讲敦睦而永言孝思。

遂乃设檀敬祷,推原自枣强远来者为始祖,凡十余世,历五百余载。

近居者详之,远出者註之。

條分缕晰,脉络分明。

其有旧碣可考者,颇略相符合,虽源远而流长,亦支分而节解。

於是辑为谱书,户藏一帙。

当春露秋霜一披览,而高曾之矩矱,粲若列眉;支流之亲疏,瞭如指掌。

不啻宗庙之有昭穆,国家之有史乘焉。

庶乎,椒衍瓜棉,绳绳继继,伦次不紊,相乘勿僣。

刘氏後生之孝子贤孙,悠然思修谱之苦衷、睦婣之雅谊也夫。

岁贡生侯选训导愚妹丈程登桂谨序
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十月十九世孙怀麟谨书
又序
自来家谱之修,由来尚矣。

何者族衆支繁之家有谱可稽者,虽千百世而支流不紊;无谱可寻者,即十余世而胍络难分?所以有心者体水源木本之意,切敬宗收族之情,汲汲于修谱之事,其関系岂浅鲜哉。

余刘氏祖相传明洪武二年始祖兄弟四位自枣强迁于东坡、涝峪、黄家庄、桃科、柳埠等庄,不数传而谱书遗失。

祖茔在东坡庄之西隅,历年祭祀,迄今族繁人衆,支流不明。

欲修谱书以垂后世,惜始祖之墓无谱碑可考。

而且自迁居以来,至今五百余载,年深日久,难以追序。

于是考各处之碑碣,尽搜族间之记载,相质一堂,而支流尤不堪分明。

自愧才疏识浅,无计可筹,余心怠矣。

偶与妹丈程公闲叙,言及彼之族谱遭兵燹遗失,曾求当庄土地神追序明白。

是以复萌前志,与衆尚议,诚心设坛,请土地神追序十余世,而详明可据。

由是编帙成谱,分给合族。

庶几使族衆覩斯谱者,披阅一過,明如指掌。

知高曾所从出,顿起报本追远之意;知同宗为一本,共切敦宗睦族之情。

不致叹世系之无考,同晓然于秩序之不紊也矣。

后有见此志者而重修不怠焉,则幸甚。

十七世孙毓炳序
凡例
一义子冒姓不录。

一郑重世谱,如有亵渎毁坏,禀族长重责罚,令祭祖不恕。

一谱中同名者,俱以改正;至或有二字音同字不同者,惟二名不偏讳是遵。

一无嗣者直书,未免神伤,故于名下不书子以示異。

一出继之人即承祧一支,不准再继。

一出继之人仍于本支註名,但于名下书岀嗣,以表明之;继父名下书某名,以承嗣註之。

一或有迁居外庄郡县者,但于名下书迁居某地处以志之。

一本支尚无可继,即按服制先继近服,无所继者再继远支,不准过继外姓,以乱宗祧。

一将女姓添註谱中,俾后世子孙展卷即知某姓为某支舅家,某姓为某支姑氏。

寓目了然,不致有遗失亲谊之咎。

家谱之修,别世系也,明亲亲也。

命名之际择焉不精,或至叔侄而无避忌,祖孙而相混淆,背孰甚焉。

兹因世谱纂修共议采择:鸿志延善庆象贤昭德恩十字,自二十世为始,依次命名,不得妄自更改,至若十字用毕后,有修书者尤有深望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