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宽容》阅读答案

《说宽容》阅读答案

《说宽容》阅读答案
《说宽容》阅读答案
说宽容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

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

海氏大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怀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

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

他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

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度。

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

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

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

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宽以待人”教育了家人,感化了一
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

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
要能容人之言。

褒奖之语要听,逆耳诤言更要珍惜。

因为它无异于苦口良药,着实难得。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为人耿直不阿,犯言直谏。

魏征的“面折廷诤”,经常弄得太宗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

一次罢朝后,太宗余怒未息地说:“每廷辱我”“会须杀此田舍翁。

”尽管对魏征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知道魏征是忠心奉国,其言有利于治国安邦,所以言听计从,深为太宗所器中。

唐太宗能容人之言,才能开创贞观之治。

更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之根本。

曹操和袁绍,是官渡大战胜负双方的主帅。

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貌外宽而内忌”),既要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的信任(“任人而疑其心”)。

曹操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明达不拘”)。

兵锋未接,曹操即凭人格、气度和境界先胜。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

有了这种信念和胸怀,什么样的人容不下呢?所以,我们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

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15.第3段末句应该使用的关联词语是(2分)
A.因为……所以B.不但……而且C.即使……也D.只要……就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提出的实施办法是和(7分)
17.文章以希腊神话故事开头,其作用之一是,之二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意味,吸引读者。

(2分)
18.文章第3段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4分)
19.一下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1段“对手”是指不瘪反鼓的“袋子似的东西”。

B.文章第4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2段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是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D.第2和3段是并列关系,第5和6段也是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5.B
16.找们一定要心怀宽容(3分。

照抄第①段末句,扣2分)能容人之言(2分)能容人(2分)
17.引出论点
18.举例论证(1分)以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宽容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

(3分)19.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