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病理诊断:左下颌骨根尖周囊
肿
14
左下颌骨残余囊肿
男性,54岁。左下颌后牙拔除后6月,近1月出现拔牙区 不适感。下颌骨正位(A)和左侧位(B)示:左下颌体有类 圆形低密度骨质结构破坏区,部分边缘模糊。左下第3 磨牙近中倾斜,且位于病变上方。
15
二、含牙囊肿
病理与临床: 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属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含牙囊肿包围着 一个未萌芽的牙冠切附着于该牙颈部。临床常见。最 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多见于20~40岁,男多于 女。手术治疗后很少复发,预后较好。
根尖周囊肿:
常为根尖周肉芽肿转变而来,其病变中心发生变性、坏死、 液化而形成囊肿。
常无自觉症状。 多有龋齿、畸形牙等病原牙存在。 以病原牙根尖为中心的囊肿。根尖偶有吸收。
残余囊肿:
为根尖肉牙肿在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发展而来。 临床多无症状,如遇继发感染,可有颌骨膨胀和疼痛 。 X线特点是在拔牙后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13
影像学表现: 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囊性病灶。 囊内含有未萌出的牙(恒牙多见,单个或多个)。 所含牙的牙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饶此牙的冠 根交界处。
16
下颌骨含牙囊肿,女,13岁
主诉:左面部肿胀3天。 病史:左面部反复肿胀伴左下后牙
溢脓,抗炎治疗有效。 临床表现:左侧面部肿大明显。左
30
下颌正中囊肿,男,13岁
下颌骨后前位示下颌颏 部正中直径大小为3cm 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影。 有推移改变。病变边界 清晰。
31
第二节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概述】
1、发生在颌骨内的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种类繁多。
2、一般可将其分为颌骨牙源性与非牙源性良性肿瘤和瘤样 病变两类。
3、普通X线摄影是检查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主要方法。 CT和MR作为重补充。
组织和软组织与病变之间形成良好的信号对比; ④MRI在判断颌面部肿瘤与颌面部重要血管关系时无须注射对比剂; ⑤MRI对颌面骨骨髓受侵的检出敏感性高于CT; ⑥MRI对颌骨密质骨侵犯的显示不及CT敏感; ⑦MRI对颌面部肿瘤性病变内的钙化显示不及CT。
6
四、DSA 检 查
①观察颌面部肿瘤或瘤样病变(如血管畸形)与颌面颈部重 要血管的关系;
28
球上颌囊肿
主诉:左侧腭部无痛性隆起3个月。 临床表现:两侧面部基本对称。
口内检查见:左侧硬腭区有直径 为2cm半圆形隆起,质硬无压痛, 扪之有乒乓球感。左上侧切牙和 尖牙牙冠分别向近中和远中倾斜。 左上颌后部片示左上颌前部(之间) 有直径大小为3cm类圆形骨密度减 低区,边缘光滑。左上侧切牙和 尖牙被推移位 病理诊断:左上颌球上颌囊肿。
下颌骨根尖周囊肿,男,28岁
主诉:面部两侧不对称1周。
病史:左侧反复牙痛史数年, 未行治疗。
临床表现:左侧面部略肿大。 左下颌体部可见5cm×3cm大小 之隆起,扪之有乒乓球感,肤 色正常。口内检查左侧上下第 一磨牙为残根。
曲面体层片(局部)示左下颌体 部有一大小为4.0cm×2.8cm 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有致密白线包绕。
三、牙源性角化囊肿
病理与临床: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作为一种独
立病变仅20余年历史,约占全部颌骨囊肿的10%。 一般认为来源于牙板及其残余,或口腔上皮基底细胞层的分
株。 WHO分类:与始基囊肿同义。 最多见于20~30岁和50岁组,男多于女。 下颌骨(第三磨牙区)>上颌骨(第一磨牙后区)。 早期多无临床症状。 易继发感染。 有转变为成釉细胞瘤和发生恶变的可能。 10%患者的具有多发性。 具有一定的复发倾向。
11
影像诊断
1、普通X线检查是显示和诊断颌骨囊肿的主 要基本影像学方法。CT和MRI作为选择性使 用。 2、颌骨囊肿的X线表现具有许多共同表现特 点,但各种颌骨囊肿又有其自身的影像表现特 点。 3、囊肿与牙关系的显示常是鉴别诊断中的重 要依据。
12
一、根尖周囊肿和残余囊肿
根尖周囊肿(radicular cyst)残余囊肿(residual cyst)属 于颌骨炎症性囊肿。
②观察颌面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供养和回流血管; ③观察颌面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内部血供情况和血供范
围; ④用于某些口腔颌面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介入性治Hale Waihona Puke 前准备和治疗后评估。7
五、核素检查
①唾液腺肿瘤的诊断; ②颌骨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适宜于评价颌骨转
移性肿瘤(包括颌骨恶性肿瘤的远处骨转移和全 身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对颅颌面骨的转移); ③评价颌面部肿瘤的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
内容提要
概 述(影像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部囊肿
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含牙囊肿 根尖周囊肿 残余囊肿
非牙源性
鼻腭管囊肿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颌骨良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2
概述
(Introduction)
口腔颌面部肿瘤性病变在头颈部肿瘤性病变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早期、及时和准确地对此类病 变作出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9
颌骨囊肿
【概述】
概念: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的含有液体的囊性 肿物。
囊肿的病理:以衬有上皮的纤维囊壁和内含流体或半 固体的囊腔为特征。
分类:根据颌骨囊肿的起源和发育不同,一般将颌骨
囊肿分为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两类。前者由成
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后者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
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
横断面CT骨窗(1)和冠状面CT骨窗(2)示右侧下颌骨体部有一单囊状 骨质破坏区,大小约为5cm×3cm×5cm。病变CT值为20HU,向颊 侧膨胀明显,边界清晰
25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多囊型)
横断面CT软组织窗(1)和骨窗(2)示右侧下颌骨体部大小约为 6cm×2cm骨质破坏区。病变CT值为17HU,沿下颌骨长轴生长,边 界清晰。右下颌骨向颊舌侧膨胀不明显
目前,经常用于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的 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X线、超声成像、计算机体 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此外,数字减影血 管造影术(DSA)与核素成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对某些特 殊部位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也具有特别的诊断和 治疗价值。
3
一、普通X线检查
普通X线摄影在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的 诊断中仍是首选检查方法。与新近发展起来的其它影 像技术方法相比,X线摄影检查在显示颌骨病变(包括 炎症、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等)与牙 (牙囊、牙根和 牙周等)之关系方面的作用仍无法为其它影像方法所取 代。在评价颌骨内病变侵犯颌骨外周结构时,普通X线 摄影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方 法,如CT和MRI等。
21
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型),男,19岁
主诉:左上后牙区肿胀伴流脓1年余。 病史:1年前发现左上后牙区周围组织肿
大突出,有压痛并伴有流脓。 临床表现:两侧面部基本对称。口内检
查见远中颊侧骨性隆起区,有压痛并伴 有脓液流出。 横断面CT(骨窗)示左上颌骨和上颌窦内 有直径大小为3.5cm之水样组织密度影, 边缘光滑。病变内含牙。左上颌窦外侧 壁膨胀明显。 病理诊断:左上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
23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多囊型)
曲面体层片(局部)示 于区下颌骨体部可见 多囊状骨密度减低影。 病变主要沿下颌骨长 轴发展,边界清晰, 有致密白线。右下颌 骨体部下缘明显变薄。 与病变区相关之牙根 未见明显吸收
病理诊断:下颌骨牙 源性角化囊肿。
24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型),男,58岁
下颌升支前缘和角部隆起明显,有 压痛。 曲面体层片 (局部)示左下颌升支和 角部有大小为2.8cm×4.5cm类 圆形骨密度减低影,边界清晰,骨 致密白线影稍模糊。病变(近中侧) 内含有牙冠,并见其朝向囊腔。 病理诊断:左下颌骨含牙囊肿,部 分囊壁有炎症改变。
17
含牙囊肿
18
含牙囊肿
19
26
四、面裂囊肿
概述
属于发育性囊肿,系由胚胎期面突融合线内残余上皮发展而来。 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形态,与牙齿无关。
鼻腭管囊肿:
是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的一种。 发病高峰年龄,30~60岁;男/女=3/1。 X线特点:病变位于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多呈
心形。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20
影像学表现:
单囊型,多见。 / 多囊型,仅占20%~30%。 囊肿内可含牙齿或不含牙齿。 颌骨膨胀可向舌侧发展。 牙根吸收少见,多呈斜面状。 多囊者囊腔大小相差不明显。 如同时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以及其他异常,则
称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痣样基底细 胞癌综合征” 。(其他骨骼异常:分叉肋、颈肋; 大脑廉钙化;蝶鞍韧带钙化;脊柱弯曲或椎体及其 附件畸形等)。
29
上颌正中囊肿,男,35岁,
主诉:腭部无痛性隆起3个月。 病史:3个月前偶感腭部不适,渐
渐出现腭部无痛性硬性隆起。 临床表现:见腭部正中有半圆形隆
起,质硬,扪之有乒乓球感,无压 痛。腭部粘膜颜色正常。 上颌前部片示腭部正中有直径大小 为3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 有致密白线。病变未累及上颌前牙。 病理诊断:上颌正中囊肿
前者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 X线特点:位于前述区域的倒 置梨形透光区,两牙根被推分开。
后者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X线特点:上颌或下颌中线区囊状透 光区,与牙无关。
27
鼻腭囊肿,女,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