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一:经理的困惑

案例一:经理的困惑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360000
(180000+180000)
360000
(180000+180000)
30000
90000
30000
50000
利润
(480000-360000-30000) (440000-360000-30000)
• (1)由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利润我们可以
看出甲制药厂2012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 压,货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2013年该 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 则想方法广升渠道,扩大销售(由53000瓶增 至74200瓶),减少库存(由35000瓶减到 11200瓶),从而利润上升(由232000元上升 到739000元)。而非在完全成本法下得出的利 润2003年比2012年下降的情况。 • (2)由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利润我们可以 看出乙制药厂2013年市场不景气,销量比2012 年有所下降。利润也由90000元降到500000元。 也并非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出的结果。
第二小题: • 如果我是公司财务科长,我将为经理解 释,在变动成本法下更利于企业业绩评 估,并做出在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如 下表:
变动成本法下甲企业12年与13年的利润
甲企业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毛益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 1008000 费用 (288000+720000)
销售费用
2012年 1855000 530000
变动成本法下乙企业12年13年的利润
乙企业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毛益 2012年 1200000 720000
((50+10)*12000)
2013年 1100000 660000
((50+10)*11000)
480000
(1200000-720000)
440000
(1100000-660000)
案例一:经理的困惑
第一小题:
• 甲制药场与乙制药厂的分析结论均不妥当。原因在于 两个制药厂都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净利润,完全成本 不利于企业业绩评价。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既包 括变动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换句话说,完全成本 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 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 这是不利于企业业绩评价的。
((7+3)*53000)
2013年 2597000 742000
((7+3)*74200)
1325000
(1855000-530000)
1855000
(2597000-742000)
1008000
(288000+720000)
利润
85000 232000
108000 739000
(1325000-1008000-85000)(1855000-1008000-108000)
• (3)由于两企业均采用了后进先出法计 算销售成本。甲企业2012年存货大量积 压,导致2013年存货成本增长(13年在 单位成本30.11元大于24元)从而导致利 润下降。 • 乙企业情况与甲企业情况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