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二、单项选择题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品D、固定资产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准私人物品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B、税收C、货币政策D、国际贸易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三、多项选择题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D、自由竞争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C、财政手段D、法律手段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D、固定性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A、国民总产值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经济与社会效益D、企业效益5.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A )A、C+V+MB、C+VC、V+MD、C+M6.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D )A、农业B、重工业C、建筑业D、轻工业7.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 )A、东部沿海B、中部省份C、西部地区D、北部地区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形式(AC )A、财政直接配置资源B、财政间接配置资源C、财政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D、财政通过微观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2.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产生的原因(ABD )A、市场机制不完善B、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需要C、物质生产部门的消费须要D、财政分配的本质特征3.财政实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手段(A BC )A、税收B、转移性支出C、购买性支出D、财政性支出4.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比关系为(ABC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总供给小于总需求C、总供给等于总需求D、总供给与总需求无关系5.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包括(ABCD )A、消费B、储蓄C、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劳务D、进口商品6.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包括(ABCD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支出需求D、出口需求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2.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D )构成.A、cB、v+cC、m+vD、c+v+m3.财政积累的源泉是(B)A、vB、mC、v+mD、c+v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D )倾斜.A、政府B、公有制企业C、其他所有制企业D、居民个人5.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 D )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A、人头税B、定额资源税C、比例流转税D、累进所得税6.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 )A、税收收入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D、事业收入7.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C )。
A、公产收入B、对外贷款归还收入C、债务收入D、耗费收入8.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 B )。
A、增加财政收入B、减少财政收入C、增加财政支出D、减少财政支出9.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B )。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及服务业10.从价值构成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总产品中的(C )。
A、C部分B、V部分C、M部分D、V+M部分三、多项选择题1.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我国的财政收入分为(AC )A、税收B、中央财政收入C、其他收入D、地方收入2.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主要表现为(ABC )A、收入分配政策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B、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C、剩余产品价值中财政收入占的比重D、剩余产品价值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3.价格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ABC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物价上升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C、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D、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4.建国初期我国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有(ACD )A、国营经济B、集体经济C、私营经济D、个体经济5.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ABCE )。
A、税收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银行利息收入E、其他收入6.按经济部门分类,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ABCDE )。
A、农业B、工业C、建筑业D、交通运输业E、商业及服务业7.在国民经济中,影响M增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ABCDE )。
A、生产B、成本C、工资D、价格E、折旧8.财政收入中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CD )。
A、农民负担重B、农业结构单一化C、长期稳定负担政策D、农业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E、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第四章税收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税收的主体()A、税务机关B、国家C、海关D、工商机关2.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A、威廉·配第B、攸士第C、味利D、亚当·斯密3.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纳税人B、课税对象C、课税依据D、税率结构4.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A、增值税B、资源税C、消费税D、证券交易印花税5.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6.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A、纳税人B、税率C、征税对象D、纳税期限7.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国家的政治权力D、社会习惯势力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率D、税目9.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税率B、附加和加成C、起征点D、减免税10.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11.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A、农业收入B、常年产量C、农业纯收益D、农产品销售收入12.营业税实行的是()。
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13.土地增值税实行()。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14.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
A、C+V+MB、C+VC、V+MD、C+M 15.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
A、免征额B、起征点C、速算扣除款D、计税金额16.1978年以前,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总体上是()。
A、统收统支制B、企业基金制C、利润留成制D、承包制17.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A、应纳税所得额B、销项税额C、进项税额D、总产值18.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叫()。
A、从价税B、资源税C、共享税D、消费税19.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
A、从价税B、增值税C、从量税D、所得税2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A、流转课税B、收益课税C、财产课税D、行为课税21.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是()。
A、税收B、国债C、利润上缴D、股息或红利三、多项选择题1.税收的基本特征()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有偿性2.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则的研究》提出税收原则()A、平等原则B、确实原则C、便利原则D、最少征收原则3.按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分为()A、从价税B、价内税C、价外税D、从量说4.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分为()。
A、实物税B、直接税C、间接税D、货币税5.减税免税的具体形式()。
A、税基式减免B、税率式减免C、税赋式减免D、税额式减免6.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A、强制性B、随机性C、无偿性D、信用性E、固定性7.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主要有()。
A、减税B、免税C、加成D、规定起征点E、规定免征额8.下列税收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A、所得税B、增值税C、营业税D、消费税E、印花税9.营业税的纳税人是()。
A、从事各种货物销售的单位和个人B、从事加工、修理修配业务的单位和个人C、转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D、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E、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10.税收按照征税对象分类,可分为()。
A、流转税类B、所得税类C、资源税类D、财产税类E、特定行为征税类11.税率的形式主要有()。
A、比例税率B、幅度税率C、累进税率D、差别税率E、定额税率第五章财政支出概述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财政再分配D、财政收入在分配2.()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A、国家性质B、国家政权C、国家职能D、国际制度3.我国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是()支出。
A、生产性B、非生产性C、补偿性D、积累性4.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执行的。
A、财政支出B、财政收入C、财政分配D、国家补偿5.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称为()。
A、固定资产投资额B、基本建设拨款额C、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D、基本建设投资额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