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班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做眼保健操,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在家爱看电视,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没有保护眼睛的意识。
面对这样的一个状况,我想通过这次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做眼保健操和正确使用眼睛的重要性。
在整节课中学生表现的挺活跃,大家都愿意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尤其是在蒙眼体验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更为突出。
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猜猜看,我蒙上几个学生的眼睛,然后让他们通过手摸,来说出他们同学的名字。
从而感受到眼睛不好连平时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很难分辨出来,达到让学生重视眼睛的目的。
虽然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同学们都能体会眼睛的重要。
第二个活动是分组活动。
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个组蒙眼收拾文具,一个组蒙眼吃东西,一个组蒙眼穿衣服,另一个组蒙眼走路),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体验,达到相同的效果。
通过这次的活动,同学们比以前做眼保健操认真多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都能认真、自觉、规范的做好,同时,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好习惯也在加强。
我想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就不怕做不好!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来源:网络 2009-10-02 22:01:40
[标签:人教版教案语文]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活动背景
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时间安排不合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代,又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会孩子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活动目标
1.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并能付诸实践。
2.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4.扩大知识面,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雪绒花”一分钟。
)同学们,这音乐好听吗?
生:好听!
师:刚才播放的音乐,是由号称乐器王子的“萨克斯”用慢三拍节奏演奏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的片段。
这不,昨晚黄老师又跟往常一样欣赏了一小时的音乐。
(课件出示“1小时”。
)接着看,黄老师昨晚又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黄老师在观看地球仪的情景,并出示所用时间“25分钟”。
)
生:在观看地球仪。
师:对啊!五一长假快到了,黄老师在考虑长假去哪几个地方旅游。
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出示黄老师在擦花瓶的情形以及所用时间“30分钟”。
)黄老师又在干什么?
生:黄老师在擦花瓶。
师:对!黄老师喜欢在工作、学习之余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同学们,脑力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才是劳动的最高境界。
那么你们猜一猜,完成以上三件事最短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猜一猜,完成以上三件事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生1:1小时55分。
生2:大约2小时。
生3:1小时。
(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别板书。
)
师:哦,问题来了!同学们回答的不一样。
现在就这个问题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黄老师完成以上三件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导入环节。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景呈现学习信息,提出生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二、展开探究,得出结论
1.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四周巡视、倾听。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代表1:我们组认为需要1小时55分。
师(板书后追问):你们组是怎么想的?
代表1:把听音乐、观察地球仪和擦花瓶的时间加起来刚好是1小时55分。
(代表2急着想要说。
)
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别人。
代表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组的想法,因为听音乐和擦花瓶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只需要1小时30分。
代表3:我们组认为只要1小时,因为在听1 小时音乐的同时可以完成擦花瓶和观察地球仪。
代表4:难道你们组能一脑两用吗?
(教室里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你们最欣赏的是哪一种安排?为什么?
生1:我最欣赏第三种。
因为黄老师听音乐只是为了欣赏、放松精神,所以边听音乐边做其他事是互不妨碍的。
生2:对!我也同意梁墨的见解,因为我们做课堂作业时,黄老师也常常给我们放轻音乐,难道不是吗?
(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
师:同学们,能听听黄老师的见解吗?黄老师在工作之余听音乐,一般是为了放松、调节自己的心情。
但有时候是为了理解一首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时就要全身心投入,黄老师只能“一脑一用”了。
所以,同学们刚才说的两种情况都有道理。
这说明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大家对以上肯动脑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全体学生鼓掌。
)现在我们一起用线段图来帮助加深理解(板书如下)。
师:(课件出示“用电饭煲做饭”以及煮饭所需时间“30分钟”。
)昨晚黄老师又煮了饭,现在你们算算黄老师完成以上四件事最短需要几分钟?请你们同桌讨论,反馈汇报时要说理由,再评价哪种安排最合理。
(学生因为有了以上的经验,所以能较快地总结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了如下板书。
)
师:看了这个板书谁能得出一个结论。
生1: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完成多件事情。
生2: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完成多件事情(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合理地安排时间(板书)。
【这一板块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师生合作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心交流,让学生在互动生成、真诚评价中理解了“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完成多件事情”,明白了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使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真正使数学教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
三、联系实际,畅谈经验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
生1:我一边整理书包一边背课文。
生2:老师,我可以边乘飞机边上网吗?
师:哦,这个问题咨询一下我校的电脑专家谢老师。
刚好谢老师也在这里。
(因为是校大组活动,所以有好多老师在听课。
)
师(谢):随着科技的发展,边乘飞机边上网也是可能的。
生3:我边读书边思考。
生4:边看电视边吃饭。
生5:我反对靖超同学的做法,因为边看电视边吃饭会影响胃的消化。
师:针对这个问题黄老师以前曾专门咨询过两位医生,他们一致认为,偶尔几次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长期这样做是不行的,确实会影响消化。
同学们以后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们若有所思。
)
师:昨天老师买了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说,于是我就边乘三轮车边看书。
你们说这样安排合理吗?
生1:黄老师,你爱学习非常好,但你不能坐三轮车时看书呀!这样会影响你的视力。
师:谢谢你,之也同学,黄老师记下了。
生1:我爸爸总是爱边抽烟边上网到深夜。
生2:佳佳同学,劝劝你爸爸,这样做既不文明又会伤身体。
师:对!周翔说得好,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用脑科学、用眼科学”。
所以说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板书)。
【我在这一板块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畅所欲言,任凭他们表达、争辩,进行思维相互碰撞。
因为我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
四、学以致用,促进内化
师:(课件出示“煮两个鸡蛋需6分钟,烤面包需2分钟,冲一杯牛奶需1分钟,削一个苹果需2分钟。
”)这是小明同学做一份早餐所要做的事,请你们帮他合理安排一下,算算他最短需要多少时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在煮两个鸡蛋(6分钟)的同时先烤面包(2分钟),再冲一杯牛奶(1分钟),最后削一个苹果(2分钟)。
这样最短需要6分钟。
生2:……
师:(课件出示“整理房间需5分钟,洗漱需10分钟,吃早饭需10分钟,听英语需2 0分钟,烧开水需30分钟,坐公交车需30分钟。
”)这是小明每天起床到去学校之间的活动内容,现在请你们帮他合理地安排一下时间。
生1:在烧开水的同时整理房间、洗漱、吃早饭,坐公交车时听英语。
这样需要1个小时。
生2:在烧开水的同时整理房间、洗漱、听英语。
坐公交车时听英语、吃早饭。
总共需1小时。
生3:……
师:从小明的活动内容可以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
生:……
五、拓宽引申,手脑并用
师:有3个煎饼,每煎熟一面要1分钟,每次最多只能煎2个,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煎熟三个煎饼,谁就是优秀小厨师。
现在看看谁是优秀小厨师。
(用圆片当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然后回答。
)
【这两个板块是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巩固与应用。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分析事物。
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