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几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2、学会辨析以上句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考纲表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考查题型:翻译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句式在高考中虽然没有单独设题,但是在翻译题中,有时会碰到文言句式,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下面我们主要学习倒装句的几种类型。
二、倒装句的几种类型
谓语前置句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
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句中,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但有时也会出现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样就造成了宾语前置,当然,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
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疑
问代词是“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焉,胡,奚,曷”等,它们做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良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几种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
A、疑问代词做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例: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B、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例: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
一言以蔽之。
( 成语)
C、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
定语后置句
1、什么是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
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
2、常见的几种格式
A、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
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
者”的格式。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C、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
语+者”的格式。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D、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高堂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E、中心词+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鸿门宴》
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1、介宾后置句。
A、以“于”为标志的介宾后置句。
例: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B、以“以”为标志的介宾后置句。
例:具告以事。
《鸿门宴》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C、以“乎”为标志的介宾后置句。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2、状语后置句
例:恐惧殊甚。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指出下面的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定语后置句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宾语前置句
3、唯利是图。
——宾语前置句
4、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句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状语后置句
6、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谓语前置句
7、将子吾怒,秋以为期。
《氓》——宾语前置句
8、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状语后置句
9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定语后置句
四、高考对接
2014年高考考查了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及定语后置句三种。
1.宾语前置
(1)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江西卷)
析:这里“奚为”是“为奚”的宾语前置式。
这种宾语前置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的类型。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2)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广东卷】
析:这里的“何为”是“为何”的宾语前置式。
译文:(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3)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重庆卷】析:这里的“何难之有”是以“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正常的句式为“有何难”。
译文: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状语后置
(1)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浙江卷)
析:“推拔于寒素中”中“于寒素中”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即“推拔于寒素中”。
译文: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2)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安徽卷)析:句中“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为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即“于安徽刊布许氏《说文》以教士”。
译文: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便)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授读书人。
(3)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辽宁卷)
析:在“贼张敌万窟穴其间”句中,”其间“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在句中充当状语,为状语后置。
译文: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窟穴,赵立坚决不和他来往,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3.定语后置
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湖南卷)
析:这里的“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中心语+之+定语+者”结构的定语后置句,正常的句式为“交于孟祥之缙绅者”。
译文: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五、小结
倒装句在文言句式中是个难点,必须重视起来。
有些同学的基础很薄弱,一切都要从头来,不要怕麻烦,先从课文里的句子里着手弄,课文里的掌握差不多了再进行课外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