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Vmg P1、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且具有 。
2、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g= ;h 是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 。
)思考:根据固体压强公式P=F/S 能否推导液压公式??3、据液体压强公式:_ _______,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 和 无关。
根据下述实验数据,总结液压特点“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9 2 水 5 朝下 4.9 3水5朝侧面4.9内容回顾知识精讲4水10朝侧面9.75水15朝侧面14.66酒精15朝侧面11.8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4、连通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
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船闸是利用的原理制成。
其他应用: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课堂练习:1.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液体的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一般不同B.在液体内部压强总是向下的C.在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开口向上,橡皮膜向下竖直插入水中,在逐渐向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A.逐渐下凸B.逐渐上凸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3.盛有水的试管从竖直位置逐渐倾斜时(水不溢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4.如图1 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5.上题中,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6.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7.如图2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 )A、高于B管中的水面B、低于B管中的水面C、与B管水面相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8.下列应用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茶壶B.锅炉水位计C.喷雾器D.喷泉9、如图3所示连通器装入水,在左边放一木球浮在水面上,当放入木球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左右两边水面一样高B.左边水面高于右边水面C.左边水面低于右边水面D.以上分析都不对10、比较图 4 、图 5中各点压强的大小:(1)在图 4中,B点和C点深度相同,而A点比B点深,则各点压强pA_____p B_____p C;(2)在图 5中,A、B、C、D各点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图中所示,则各点压强p A _____p B_____p C_____p D(填“>”“<”或“=”).12、.如图 6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13、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如图所示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 图5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永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例题精讲】1、在一块质量为20千克,厚度为5厘米的松木板上,装上700千克的货物后,放到结冰的河面上,若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4帕,问人拉着木板能否将这些货物安全运过河?(干松木的密度为0.4×103千克/米3)2、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底面积为40厘米2,内装500毫升的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深度为10厘米,求:(1)容器内酒精的重力;(2)酒精在容器底部的压强;(3)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练习1.液体由于受作用,因而对容器底有力,当然也就有压强;液体具有性,容器壁要阻碍它,因而液体对容器壁要产生力,也要产生。
2.与固体相比,液体有不同的性质,这就是液体具有,因而液体的压强就有不少区别于固体的特点。
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方法是。
3.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仪器是。
这种仪器上的金属盒(盒面是橡皮膜)放到液体中时,它的U形玻璃管两边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被测的液体中某处的压强大小就是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的显示出来的。
4.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1)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处压强。
(2)液体中的某一点处,液体向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的大小是的。
(3)对不同的液体来说,相同深度处的压强,这说明液体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液体的,压强越大。
5.液体由于而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由于而对容器壁也有压强,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有关,还与液体的有关。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以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 ,式中ρ是指液体的,其单位应取,h是指液体的,其单位应取。
6.如图1器中盛有水,A点处压强P A= P a,B点处压强P B=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
7.如图2示,甲、乙两个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但乙容器比较粗。
两容器中盛的都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液面一样高。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的水少些,所以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小些B.乙容器底面积大些,所以水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小些C.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D.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但压强相等8.如图3示,甲、乙是两个圆柱形的容器,甲粗而矮,乙细而高,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都盛满某种相同的液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所盛的液体肯定比乙多,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大B.乙容器中液面比较高,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大C.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多少不能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能比较图59.一个玻璃茶杯里放大半杯水,如果将一个手指头慢慢插入杯中,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水面要升高,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B .由于手指不会触及到杯底,所以杯底受的压强不会有变化C .手指插入水中,但杯中的水并没有增加,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会增大 10.如图4,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水银、盐水、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那么下列对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各装什么液体?( )。
A .甲中是水银,乙中是盐水,丙中是酒精B .甲中是水银,乙中是酒精,丙中是盐水C .甲中是盐水,乙中是水银,丙中是酒精D .甲中是酒精,乙中是盐水,丙中是水银11.如图5,一个上下粗细不一样的容器,注入部分水后封闭。
如图甲那样放置时,水对底部的压强是P 1,将它倒置如图乙那样放置时,水对底部的压强为P 2。
那么,P 1与P 2关系是( )。
A .P 1=P 2 B . P 1<P 2 C .P 1>P 2 D .无法比较12.如图6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面上。
甲盛盐水,乙盛酒精,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
若图中所示A 、B 两点等高,这两点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
则P A 和P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P A =P B B .P A <P BC .P A >P B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3、三个同种材料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相同,其质量关系是m甲>m乙> m。
如果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丙那么( )。
A.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B.F甲>F乙>F丙P甲>P乙>P丙C.F甲>F乙>F丙P甲=P乙=P丙 D.F甲=F乙=F丙P甲>P乙>P丙14.如图7 是一个连通器,里面盛有水且水面相平。
设想在左边的容器中放一个小塑料球,球浮在水面且水不溢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右两容器中水面仍相平,但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B.左边容器水面上升,右边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C.水对左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对右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D.右边容器比较细,所以右边容器中水面上升得高些16.一个底面积为25c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高为30cm,重为4N。
向容器中倒入500mL的某种液体后,容器和液体共重7.92N。
求:(1)液体的密度;(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7、有一只两端都开口的直玻璃管,用一个很轻、面积比玻璃管口的横截面积稍大的塑料片挡住玻璃管的下端口,插入水中10cm深处(水不漏人管中),如图8所示。
若向管内缓慢地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当管内酒精的高度为何值时,塑料片恰好下落?18、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9(a)、(b)和(c)所示。
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9(d)、(e)所示。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1)观察比较图7(a)、(b)与(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2)观察比较图7(d)与(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