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课外阅读有哪些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有哪些方法

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

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

但,读也要讲求质量。

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

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

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

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

如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

阅读到底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母语学习谈起。

我们在小学就把常用的汉字基本学完了,可我们初、高中还得学习语文。

那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还一时不好回答。

但至少敢肯定,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

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

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

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

四六级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

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

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

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

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

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

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

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1.形象分析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 语言分析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抑扬:突出于强调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

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

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

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

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

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

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

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三.文章归类阅读,考前复习有奇效阅读文章成千上万,如何从有限中把握规律才是关键。

阅读文章总是按照每套试题四篇文章分布,于是众多学子也就按部就班。

可是如果我们把自己读过的所有文章按照主题分类,比如分为校园类、医学类、家庭类、环境类等等,到了考前,再按类别复习这些文章,我们不仅能系统掌握某一类别文章常用的词汇,也能把握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出题规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一开始就制定分类标准,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标题后或首句前注明文章的类别,这样到了考前,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

锦囊一:多音字识记技巧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

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

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

如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 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

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

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

如迫字有两个读音 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

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

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

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

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锦囊二:形声字记忆绝招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

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 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

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锦囊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比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 diān、chēn、tián、shèn。

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锦囊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

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

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

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

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

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

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锦囊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