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现象比较

从自然影响下说中国与东南亚文化
不可否认,自然是影响一个文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诚如曾经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不依附于大河,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现状并同时成就了其独特的民主政治。

而在中国古,北方广阔草原与它的游牧文化,中国腹地平原与它的农耕文化,南方临海与其渔业文化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即使不很专业的去研究,也不难发现,东南亚文化很多方面都有这中国的影子。

历史是其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些都曾是中国的藩属。

但从自然上看也并不难发现其共通性,东南亚与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

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同时存有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有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下面将说明在这共同自然文化下对两者的影响。

首先是语言,东南亚各国的语言有很多借鉴了汉语(特别是方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从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接触和民族间的关系,这恰好像考古家从陶器、装饰品和兵器的分布可以推出结论一样。

东南亚各国在语言上出现的汉语借词现象,不仅真是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其人口的一部分重要的构成——中国移民。

其次华人移居东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阻断了前往西域的陆上通道,对外交往智能依靠海路,从而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下南洋。

而近代,清末英法联军的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再到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形成了几次大的东南亚移民的高潮。

尽管称谓不同,但由于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生产模式的相同相似使其有着天然的文化同源和民族亲缘关系。

跨境毛南族相互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的特点。

再者中国与东南亚都同样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双方人民勤劳俭朴、重视家庭,这是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约定俗成的价值观。

以如家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东南压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说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另外一重要的文化想通之处——信仰。

佛教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古代,东南亚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主要的辐射带。

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起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彼此的宗教感情,融合了民族艺术,创造了相似的宗教生活,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合作。

几近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相通和民族同源和华人同根,使中国与东南亚有着独有的的文化共性的资源优势。

我想不管是中国还是东南亚,都应该重视这种优势,不仅要注重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更要发挥民间外交的强大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