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应当这样飞翔 2013-2-26
据说,幼鹰在学会飞翔的时候,老鹰为了训练小鹰,用爪子直接
将小鹰抛下悬崖,小鹰为了生存的本能,不得不扑腾翅膀,就这样学
会了飞翔。
看似凶猛的老鹰,实则深谙教育之道,自知说教不如身教,与其
给小鹰好好上一门飞翔课,不如放手任其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改变,
才形成今天的雄姿。
老鹰尚且如此的智慧,而反观中国的父母,我很少看到还有其他
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孩子做出那么多的牺牲,同
时又给他们那么多的要求,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缺失的东西强行加在孩
子身上,并从小就教育他们, 这就是真理。
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儿女占用了所有的资源,所以也理所当
然的承担了父母所有的希望。当资源付出到一定的程度,这样一场对
儿女爱的绑架就开始了布局——如果我们不按照父母的计划发展,父
母就要伤心,就要内心压抑偷偷哭泣,我这一辈子把你养大,现在活
得这么累,是因为你!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主流观念:在家要做个好孩子,在学
校要做好学生,开始上班了,也一定做一份最好的工作,一切好像都
已经被注定了。
我们的父母似乎已经为孩子苦心写好了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
磨,多方求证,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规则,只等待孩子戴
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人们看台下的掌声。
假如儿女不依靠这种模式生活,父母于是打着爱的旗号,循循善
诱,或者哭天喊地的攻势,抑或以年纪小不懂事来恐吓.......
假如我们遵规守据,照父母编织的梦去表演,也未尝不可。然而
等到一定年纪,比如长到19或20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以前的
行为过于天真,甚至有些可笑。我们会开始对生活中残酷的一面有所
了解,我们会知道了担心,困惑,责任的含义。但是,我们从未真正
动脑筋的想过,什么才算是“成功”,什么才算是“幸福”?
也许,我们中有一部分会按照父母设计的“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学而优则仕”的模式去发展,不断地深造,读研,读博,然后读着
读着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们中还有一部分会按照被设定的“拜
金主义”模式去发展,不停的去赚钱,买房买车,车越来豪华,房子
越来越大,成为父母眼中所谓的“光宗耀祖”的孩子,然后赚着赚着
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哪里去了。
我们从小被教育,被强行植入了一个功利性的模式,那就是好好
刻苦努力,将来成为一个所谓的成功的人,好好完成父母的心愿,从
此过着快乐逍遥的日子。
我们戴着父母设计好的面具,向着那个貌似很给力的梦不断前
行,但是我们从未想过自己要的是什么。更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习惯
了单一模式化,我们连自己有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从小都有个敌人,
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考上XX大学了,别人家的孩子在
YY公司工作了,别人家的孩子好节约啊,不花一分钱的读了大学.....
于是我们就跟着他们模仿着走。
走着走着我们就迷茫了,为什么父母投入这么多,我们从小那么
努力,却毕业后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找不到,而同寝4年的那个天天
打游戏的Z君却一把进入了某某企业?或者是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
作,却情场连连失意?
成功者的游戏永远是排它的。中国只有一所清华北大,但是其他
3000多所大学仍然能够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中国也只有一个首
富,但是商场上仍然有无数个其他的不知名的企业家在奋斗......
而更普通的版本是,我么没有多么的成功,只是成为一个普通的
老百姓而已。
没有理想中的伟大,成为了普通的“顺民”,我们的教育系统所
植入的观念会让我们这样地分析:是因为我们当年读大学时读的书还
不够啊,于是这一代的遗憾,又成为了下一代新的设计模式......,.
百年的教育大计,我们一代代的完成了祖辈的愿望,却完全的没
有了自己。
其实,我们不妨把自己想像成为人生的Company,父母就是我们
的的自然人股东。也许成人以前我们的股份很少,大多数意识直接由
父母直接操纵,在董事会上我们要听取股东的意见,但是真正做决策
的是CEO,我们永远是自己最大的股东。
对于多数的屌丝家庭,管理问题在于一个未受过任何教育,人生
比较失败的董事会来自以为是的有权决定已受教育的CEO的一切。
我们不能因此抱怨这种垃圾管理方式(也许他们深信在童年的时
候缺乏教育的机会而使自己的命运不平,他们看不到现在的情况,限
制了自己的意识模式)
无论是清华的学生,还是首富,还是平民,不管成不成功,我们
都可以追求内心的喜悦不是吗?
也许在未来,我们的父辈们能够身教代替言传,用行动代替各式
各样的操心,直接像老鹰一样把我们扔向社会,缺少一个保护层,或
许我们进化的更快?
倘若那样,中国教育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