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联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生工121 徐娜
酶联免疫分析法是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特别是在食品和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应用极为广泛。

酶联免疫分析法是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三点:第一、抗原或抗体能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仍具有其免役活性;第二、抗体或抗原与酶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仍保持免疫活性和酶的活性;第三,结合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后,结合的酶仍能催化底物生成有色物质,而颜色的深浅可定量抗体或抗原的含量。

酶联免疫法在医药、食品加工业、农牧渔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乙型肝炎、莱姆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定量检测内毒素,HIV抗体初筛,SARS 病毒的快速检测;检测食品中的病毒,残留农药,微生物及其其它成分;检测香蕉有关病毒,小麦黄花叶病毒,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禽脑脊髓抗体等。

一、医学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中,检测各种抗原和抗体,为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早期诊断提供了特异性、敏感性强的试验基础。

1、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检测: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一直受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科室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对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更因为试剂盒的推出而得到广泛开展。

上述各种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绝大部分都是酶联免疫分析法。

2、简化莱姆病的诊断:由于在作出博氏疏螺旋体感染诊断前要进行双重测试,因此莱姆病的测试可能花费很长时间。

采用由关键的疏螺旋体抗原决定簇构成的重组蛋白开发出一种新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该测试比最常用的商业全细胞酶联免疫测定法特异,而敏感性相同,并且在20分钟就会产生结果。

3、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一多发病,病情严重。

目前对此病的策略是尽早的确诊并迅速积极的治疗。

约有四分之一或更多的患者,在初诊时心电图并不显示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异常,无Q波。

心肌坏死时释放出的Mb可直接快速血液循环。

Mb是最早出现的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但它在血中滞留时间短。

为此,刘宏伟等研制出只需30分钟的酶联免疫快速法,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提供了依据。

4、定量检测内毒素:临床上,细菌感染的患者常发生内毒素血症,死亡率高达20%——30%,检测标本中的LPS对早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用优化后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LPS敏感性为50ng/L,特异性与准确性均高于仪器比浊法和试验定性法。

此为内毒素血症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特异性的诊断参考。

5、快速检测SARS病毒:SARS病毒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快,传染性强。

2003年4月,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诊断非典的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为控制疫情蔓延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

二、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采用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高亲和力的黄曲霉素B1抗体,建立了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快速筛选法。

该法检测B1抗体的线性范围
0.25——5.0mg/ml,灵敏度12.5pG。

应用进口的酶联法试剂盒,对十几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的检测,最小检测量可达0.4mg/ml,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一些蛋白质即使经过了加工处理,也是一种潜在的过敏原,会让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采用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可测定食品中痕量花生蛋白和榛子蛋白。

组胺既是鱼类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也是“奶酪综合症”的病因。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可分析新鲜鱼中的组胺。

2、检测食品中残留的农药:自1993年以来,酶联免疫分析法成为许多国际权威分析机构分析残留农药的首选方法。

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商品检测试剂盒应用于食品、蔬菜和环境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迄今为止,应用此法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是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

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农药残留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快速准确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国家早于我国20年就开始研究开发这一技术,目前北京、上海、南京、浙江等高校及科研部门正在研制开发确定农药残留量免疫技术方法,并积极开发试剂盒。

3、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制备单克隆抗体分析食品中伤寒沙门氏菌,结果准确可靠,仅需22h,常规方法缩短了3~4天,而且与其它沙门氏菌交叉反应率很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交叉反应。

4、检测食品中其它成分:植物雌激素在植物中含量很低,但它能帮助治疗一些疾病。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析植物雌激素。

牡蛎蛋白是牡蛎精粉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采用斑点测定牡蛎蛋白的含量。

另外,酶联免疫法也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含量的变化。

三、在农牧渔业中的应用
1、检测香蕉有关病毒:作为增殖芽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的香蕉外植体,必须选择外观是健康的,同时必须对母株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或其它的有关技术,检定香蕉束顶病毒、香蕉花叶心腐病毒等香蕉病毒。

在外植体建立后,还必须进行复检。

经上述的检定后,结果均表明没有携带香蕉束顶病毒、香蕉花叶心腐病毒后才能作为增殖芽材料进行增殖培养。

2、小麦黄花叶病毒的检测:在小麦生产中,我国以小麦黄花叶病毒为主要病原。

酶联免疫法适宜于田间大量样品及生产中发病情况的检测。

而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发病小麦中的黄花叶病毒结果一直不稳定,假阳性反应明显。

尚巧霞等在研究中,进行了血清学酶联免疫法检测体系的方法研究,达到了经济、简便、准确的检测目的。

3、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检测:刘凤权等建立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该病菌培养滤液、人工接种幼苗和大田病株不同组织中的毒素,结果表明:不同产毒能力菌株在25摄氏度下震荡培养3天后就能在培养滤液中检测到毒素,这比生物测定要早2~3天。

在测定的30份大田病株茎秆、叶柄、叶脉样品中,阳性样品率为100%。

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可用于菌株产毒能力的测定和大田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

4、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于转Bt基因植物,在进入大田生产阶段时,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其抗虫能力。

而抗虫性的强弱与Bt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准确地定量出植物器官、组织中Bt毒蛋白的含量,对于指导抗虫棉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鉴定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氯霉素曾是我国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抗菌药之一,但存在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氯霉素残留问题已引起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及地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用酶联免
疫法测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筛选测定。

6、检测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猪细小病毒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还可引起仔猪的皮炎和腹泻。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PV抗体效果较好。

与HI检测PPA比较,用统计法分析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所得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

酶联免疫法比HI法PPV抗体灵敏,保留时间长,操作方便,使诊断快速、准确。

7、检测禽脑脊髓抗体:禽脑脊髓炎是由小RNA病毒引起的头颈震颤、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一般在5%~30%左右,极易在后期继发新瘟疫、大肠杆菌等疫病,危害极大。

在商品肉鸡中发病中发病严重。

秦卓明等建立了检测AEV抗体的酶联免疫分析法试验,经交叉试验、阻断试验、重复试验和平行试验,证实该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禽脑脊髓抗体效果良好。

酶联免疫分析法已成为一种适于推广到基层的技术,有很多种分析成分已经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而免疫试剂能从一些生化公司购买,因此,酶联免疫技术将在疾病监控、诊断及防治,食品加工业,农牧渔业等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主题